警惕一种新的诈骗方式

早上上班路上从广播听到一则新闻,说的是近期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大概是这样的:

你会收到一个需要到付的包裹,需要支付的金额也不是很贵,比如 ¥39 这样的,里面的东西「财神」摆件或雕像,物品劣质到你能直观的看出它跟 ¥39 是不对等的,收到支付包裹的人多为做生意的,你说不支付吧按照不少中国生意人的看法是你不能把财神拒之门外吧,钱也不算多,就这样在闹心的支付后,诈骗者成功的获得了利益。

类似这样的诈骗方式还有很多,只要针对不同品类的物品,选择对应感兴趣的用户范围,行骗者在这方面总是会收益不菲。这些诈骗方式在有时候能做到非常精准,比如你收到的包裹上准确的填写着你个人的信息,刚好在你最近网购完等待到货的时候收到包裹等等,在相关环节人员的配合下,一条生意链就这么形成了。想想其实还是蛮可怕的,稍不留神可能就中招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有效使用数据的威力,进行精准的投放,要么给你天上掉馅饼的东西,要么给你心里上难拒绝的东西,价格又不贵,又有人配合,于是屡屡得手。

除了这种使用实体物品,利用数据进行行骗之外,针对金融产品的一些操作可能比这个破坏性更大,在《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中写了如何使用归纳法从别人口袋里掏钱的例子,摘录如下:

请你寄出100000份股指预测的邮件。你在一半邮件里预测下个月股票行情会上升,在另一半邮件里预测股票行情将回落。假定一个月后股指回落了,你就再发一遍邮件,这回只发给你作出了正确预测(股指会跌)的那50000人。你再将这50000人分成两组,写信给第一组,说股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会上升,给另一组写信说股指会跌。如此类推,10个月后还剩下100个人,你给他们作的预测从没有出错。在这100个人的眼里你就是英雄。你证明了,你拥有真正的先知式的预测能力。于是这100个人中的几位会将他们的财产托付给你。

在这方面国人中的一些人一向是比较「聪明」的,经过变换就会延伸出很多玩法,让人防不胜防,生活中的我们,在享受科技与社会发展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贪图小便宜。说实在的只要少憧憬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要贪图小便宜,就能过滤很多的诈骗。

另一方面参与市场经营的企业除了要继续加强对用户数据对保护之外,可以从经营的产品上想想办法。以服装为例,我曾经在知名电商网站的耐克旗舰店购买过一条裤子,比线下商店便宜,穿一阵子之后褪色,还挺严重,我想可能是运气不好,刚好碰到了不良品。

在这之后听朋友说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先在电商网站品牌旗舰店买,同时在另一个电商网站买同款,到货后调换一下,然后对品牌旗舰店的进行退货操作,退货检验不严格或无法轻松的检测是不是被调换的就再次进入库房进入待卖状态了」,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就再也没在电商网站上买过品牌服装。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些品牌的产品其实可以做些什么的,这方面我见到的一家经营运动产品的超市做的非常好,他们在所有的服装上都装上了RFID标签吊牌,这样当你调换的时候也能相对容易的检测出故事中的状况进行过滤,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当生活中围绕在身边的数据越来越多的时候,这种基于数据的诈骗肯定会越来越多,数据传递在网络的通道中能到达的范围和速度相比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而物理运送通道也日趋完善,两者结合之后,能提高生活的便捷的同时也会造成破坏,而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诈骗的方式后,及时告诉周边的人是一个好的习惯。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我的推荐:4 本值得一读的书

又到周末,这个天气适合窝在家里读书,最近读的一些书中,有四本是值得推荐给大家的,如题图所示,分别是《商业的本质》《腾讯之道》《机器危机》《人工智能时代》。前两本有助于我们学到如何经营好一门生意的若干手艺,后两本的作者则带着我们窥探了一下未来,站在当下思考未来,有助于我们选择从哪条路走向未来。四本书都是通俗易懂的,基本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适合各类人士阅读。

recommend_books_01

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韦尔奇老先生最新的力作,这本书有可能是韦尔奇先生的封笔之作,整本书分为商业、团队、职业管理三部分。商业篇开篇从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运动,目标是为了「赢」开始,对于企业经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有具体的如如何提高协同力,五张幻灯片制定战略,也有针对对企业的增长、全球化、财务、市场营销、危机应对等若干领域内的问题。商业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围绕着商业篇中企业经营的各方面在团队篇给出了如何提高领导力,建立卓有成效的团队,如何管理三种人的方法。在职业管理篇中韦尔奇先生从生活和人生的角度来思考职业,其中找到自己「命运之域」,看待创业,平衡生活与工作,应对事业低谷等对每个人都很有用。这本书值得经常读读,并尝试在实际中进行实践。

腾讯之道

从QQ开始模仿ICO开始,很长一段时间腾讯都被视为产品的抄袭拷贝者,在那段时间里网上热心的网友针对腾讯的产品线做了一张对应的被抄袭的产品的图片,图片在互联网上流传,并随着时间图片逐渐加长,这段时间行业对于腾讯的评价是相对比较不好的,直至3Q大战(奇虎360和腾讯)开始转折,近年来越来越好,无论开始怎样,现在的腾讯确实值得很多企业学习。腾讯之道这本书站在腾讯的内部视角从战略、创新、管理、文化、用户、员工、产品、运营、研发对于腾讯的经营进行复盘总结,可能过于完美或略有夸大,但值得品读与学习,当经营中的一切(无论对内对外)均以「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为基础开展工作时,无疑这个组织是强大的。

机器危机&人工智能时代

当发现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以指数快速增长时,突然感觉这个世界的运行也快了许多,从手机开始「智能」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种类日渐增多。这两本书都是跟人工智能有关,但读起来不生涩,通俗易懂。两位作者带着我们就人工智能这方面提前窥探了一下未来,两位作者均认为未来智能机器的普及及大规模应用会导致系统性失业潮,并会对市场经济造成结构性冲击。也就是说会有很多的工作被机器取代,财富差距加速扩大,失业潮导致消费力下降,需求下降,最终经济陷入萧条。看到未来这些惨象,回过头来作者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方面两个作者给出的解决办法不完全一致,但都涉及资源的再分配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时代》这本书写的更细腻一些,里面的很多案例很鲜活。推荐阅读这两本书,在思维上提前进入未来。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周末采摘杂记:河阴石榴风景区

市场上有一种被称为「河阴软籽石榴」的石榴品种,味道比较可口,籽软汁多味甜。以前在北漂的时候,逢中秋偶能碰到,价格略贵,味道却极好,人总是善于记住真正美味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也不例外。

这些年一直以为河阴石榴是产自南方的一个名叫河阴的地方,去年搜了一下百科之后,才弄明白原来这个美味的东西产自河南。根据百科上说的,河阴石榴(Heyin Pomegranate)栽植于汉代,是张骞在出使西域的时候,从安息国(今伊朗)带回来的,在黄河流域的河阴县(今广武、北邙乡)种植,所以名为河阴石榴,又称安石榴,如今这地方属于荥阳市。荥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距离郑州不远,大约20公里的样子。

身居郑州如果周末近郊出去游玩,在每年石榴成熟期内,荥阳河阴石榴风景区算是一个不错的去处,今年的石榴成熟期较去年相对较晚,一年一度的石榴节也较往常晚开幕了几天,就目前来看,应该还能摘个几天,到这个周末估计也就进入尾声了,要去的朋友得抓紧时间了,要不就得等下一年了。

在国庆节后连续上了7天班后的周日,迎来了一个好天气,为缓解连续上班的疲劳,一家人决定去荥阳河阴石榴风景区摘石榴,早上我陪老大去上围棋课的第一节课,媳妇在家收拾出行的东西,围棋课结束后准备妥当,回家后出发。

去往河阴石榴风景区我知道的有两条路,从郑州北环江山路出发,大概30-50分钟就能到达。一条是走连霍高速,在荥阳高村出口处下高速,下高速后向右行驶至头后右拐,过了红绿灯以后就到兴榴大道了。另一条路可以顺着江山路一直向北走,左拐到沿黄快速通道,行至兴榴大道即到。如果这两天去,强烈推荐走江山路这条路线,走连霍高速下高速后的路正在修路。我们这次去的时候走的是连霍高速,中间略堵了片刻,回来的时候走的是沿黄快速通道到江山路,省了高速的10块钱不说,路还好走很多。

顺着兴榴大道一溜烟向上开,沿路两边都是各个石榴园,都可以采摘,找个地方停车后可自行选择,这次去相比国庆节最后一天假期我跟老大去踩点时候的价格,便宜了不少,有按照区域划分的,从5元区到15元区不等,这次的15元区的基本很少了,7-8块钱一斤的采摘价格的有一些,5元一斤采摘价格的也很多,谈好价格后拿个筐就可以进园子边玩边摘了,边采摘可以边吃,没人会管你,最后玩够了,将劳动战果搬出去称重结算就是。

这次没去我跟老大踩点时去的那个园子,主要是去了后人有些多,于是到去年去的一家石榴园,这里相对比较开阔和安静,毕竟这次是带着俺家小妞妞一起来的。摘石榴主要是由我跟媳妇还有老大完成,妞妞坐在姥姥带的腰凳上好奇的看着周围,我想她是从她的眼中看到我们放入筐中的石榴逐渐在认识这个环境,顺带从姥姥手里偶尔吃那么一两颗刚下枝头的石榴籽,我跟老大相距不远,在一颗颗石榴树间穿梭中不断的寻找那个个大,那个品相好,然后动手,装筐。媳妇则在采摘的过程中还兼具给老大剥石榴籽,以便老大一边摘一边吃。采摘过程中摘摘停停,边摘边说,中间或有比较,每当此时老大总是气势十足的宣布他摘的是最好的,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也就玩的差不多了,结束采摘出门结算。

pomegranate

每次采摘在不知不觉中会战果累累,但这不是采摘的主要乐趣,走进大自然,看着一个园子连着一个园子中青翠的枝头,挂着似火的果实,红彤彤一片,身体的疲劳顿时就会离你而去,间或在安静的园内细细品味刚离枝头的果实,这种感觉非常不错。孩子在果树间穿梭,寻找目标,收获果实,在玩乐之中很自然的获得了认知,体验了采摘的乐趣,顺带着也算是进行了一次劳动,收获了劳动的成果,对于平日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这挺有吸引力的。

不管怎么说,经过这次的采摘,今年有石榴吃了。与其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如果就近有能够采摘的环境,在条件与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采摘或许更有意义。不少人觉得采摘价格比较贵,正赶上应季的时候或者刚开始进入采摘期的时候确实是这样,而且往往这个时候人也比较多,在中间靠后时间段性价比会好不少,而且人也不会有那么多,可能会略微贵一些,但是值得尝试。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初探医疗可穿戴智能设备企业

昨天下午带技术团队人员一起拜访了一家做医疗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创业企业,一方面实地看看创业中的产品,对产品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让双方技术人员进行的技术上的沟通,未来有一起做事的可能。简单说说通过拜访了解的产品。

目前总共在研的产品一共有三款,产品主要应用于脑梗、心梗,通过对体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针对一些症状能够有效进行预警,从而使患者能够提前对疾病进行干预,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目前产品已经在临床测试,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在市场上看到这些产品的身影,这三款产品均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有很广阔的前景。

由于产品还未面市,不便说的很细,就以其中的一款产品大概说说,这款产品如「题图」中是一双鞋,其中鞋垫是根据个体进行三维建模后个性化制作的,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向数据中心提供体征数据,专家「专家系统」分析后给予反馈的处方,或进行预警。可用于患者康复运动的管理或对运动姿态的监控等等。

另外两款产品分别针对心脏与大脑,其基本的方式跟鞋子是一样的,也是通过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将需要的体征数据送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依据专家系统和专家来形成一个反馈,从而能够提前对心梗、脑梗异常症状进行干预,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在当下市面上可见到的不少针对健康的智能设备大多都采用这样的方式,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数据采集部分、数据通信部分、数据计算部分。其中的核心在于数据采集部分和数据计算部分。

数据采集部分一方面需要因人而异的定制个性化的设备,另一方面需要能够获得针对个体的在医学中能够用于判断和诊疗的数据,这是数据采集的关键,当然数据的准确性与医学领域的知识数据那是产品得以开展的基础。

数据计算部分一方面需要能够有效的去除各种干扰,另一方面是能够进行自学习的计算,这是得以能够趋近正确判断的核心,最终反馈结果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计算,就目前来说数据计算的人工参与占据较大的部分,主要依赖于专家的计算。

对于面向医疗的可穿戴产品在市场中能否取胜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部分,这也应该是创业企业加大力度投入的两部分。数据通信部分在现在相对比较成熟,可选择的通信协议也较多,有蓝牙、Zigbee、TCP/IP、4G等很多,计算能力目前也已经以指数增长增长好多年了,配合云计算,针对数据能够获得足够的计算资源。

在前一篇中说到的互联网+医疗创业有哪些机会中,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无疑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但这个方向存在不小的进入壁垒,需要众多领域内的专业人士,相对于我们从行业业务层面切入医疗的创业团队,在完成基于业务的服务基础之上,尝试引入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增值的健康服务是值得考虑的方向。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互联网+医疗有哪些创业机会?

医疗是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一个行业。于我,除了生活中与之发生过几次不太美妙的关系之外,目前我还是这个行业里众多创业者中的一员。从开始从事介入医疗器械软件的研发到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前前后后也有过一些经验,恰巧最近可能有个这方面的交流,尝试写写对医疗的一点理解与看法想必是有利于交流的。

医疗的中文解释是「医治,疾病治疗」,在其之上更大一点的范围是医疗卫生,对于医疗卫生维基百科是这么描述的。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包括该国家内所有保障和提高国家人民的健康、治疗疾病和受伤的人员、组织、系统、规则和过程。

目前我国采用「以治病为主」的医疗模式,挂号排队时间长、就诊排队时间长、收费排队时间长、患者看病时间短,在医治过程中这「三长一短」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体会过。对大部分人来说,完成一次治疗后会感到「看病难,看病贵」。这样的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提供医疗服务的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市场中的资源提供方大体上可以分为:医护专业人员、医疗结构、医药机构、器械机构,医疗就围绕在这些资源提供方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医护专业人员是目前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根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卫计委的数据来看,截止2015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为1069.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00.8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03.9万人,注册护士324.1万人,这些人服务于全国,该是多么稀缺。

大部分医护专业人员隶属于医疗机构,依托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一线城市的医疗机构依托城市优势进一步集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专业人员,在资源稀缺之上又进一步加剧优质资源的集中倾斜,「三长一短」也就很正常了。

医药机构主要服务于医疗机构和药店,目前大部分服务于医疗机构,在医药市场上目前的处方药主要出自医疗机构,大约占据医药市场的80%,器械机构也主要应用于医疗机构,辅助医治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

在相当时间内这种情况会依旧存在,从「以治病为主」到提供以预防、预测、个性化、患者参与的医疗健康服务仍然需要各方的持续努力。政策上,从2009年开始推进新医改,提出建立全民健康档案,医药分开,建立全民社保体系,推进「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制度,医药两票制的提出等等,这些使得医疗有很大程度的改观。在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便,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这方面找到创业的方向。

把医疗放一放,来简单回顾一下互联网,关于互联网更详细的信息可以看看林军老师的《沸腾十五年》和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硅谷之谜》。互联网在我国从1986年高能物理所的一封电子邮件开始,到今天已整整30年了,截止2016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7.1亿,手机网民达到6.56亿,普及率超过一半,互联网已经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场信息革命推动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塑造了很多新兴行业,无论互联网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开始认可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传统行业更想借助互联网完成转型。

很多概念如雨后春笋逐一浮出,对于医疗,有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等, 我不喜欢这些概念性的东西,但很多时候就是在这些概念之后的媒体与资本的推动下这个行业向着趋于美好的方向迈进。我们不妨看看这些概念,无论是前面提到的还是健康管理服务、大健康产业,其背后都需要网络,需要互联网作为支撑,这里统称为互联网医疗,毕竟物联网概念下的终端也是在互联网这张大网下,无论其是否会增加一层传感网络,随着「互联网+」的提出,需要思考「互联网+医疗」有哪些方向是值得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互联网本身是不能完成医治、疾病治疗工作的,将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兴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来缓解改善医疗现状是目前比较可取的方式,互联网更像是水、电这样基础的设施,围绕医疗资源提供方,通过数据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传递,提供服务。

在资源提供方内,专业医护人员属于稀缺资源,这种稀缺资源目前不能批量快速产生,那么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合理的分配资源与寻找替代资源可能是值得观察的两个方面,分级诊疗制度的提出与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这里应该存在不少创业机会。在替代资源上可能需要技术奇点的到来及突破,产生替代专业医护人员完成诊疗过程的资源,生命科学、纳米技术、基于数据的智能设备与机器人,这些与医疗器械的融合升级,可能会产生未来的替代资源,这是一个高精尖的创业方向。

目前有不少可穿戴设备的创业企业,大多是承载数据采集的终端,很少有达到临床设备标准的,多用于通过数据采集进行慢性病的监测,从而提供个人健康服务,通过用户参与,在数据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能够预防预测的健康服务。随着可穿戴设备在应用中更新换代,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和个人的智能器械设备,而这些设备也会由辅助诊断变为主动参与医治,疾病诊疗。

围绕医疗服务机构这个目前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有不少互联网医疗服务,我们分别从医疗机构内部,患者和专业医护人员这三部分来看看。

从八十年代中下开始实施信息化到现在,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在基础环境设施逐年升级中,目前也引入了一些互联网技术来缓解医治过程中的「三长」,比如自主挂号、缴费查询打印设备的使用,互联网预约挂号平台、互联网导诊平台的建立,互联网支付方式的使用等,但这些终归是治标不治本,属于资源再分配,而且在这里面目前已趋于成熟,寻找创业机会已经相当困难了。随着近年来信息的开放,倒是可以在医疗机构内部寻找一些机会,针对具体临床科室的业务朝着纵深方向提供基于SaaS的服务还是有不少的机会的,例如感控、血液、设备维保、随访等倒是可以尝试一下的。随着对民营机构的逐步放开,针对最小单元的遍布各个社区的小诊所以及专科的如牙科诊所,为他们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系统应该存在机会,在满足业务的基础上在系统中引入上下游资源的供给应该是值得尝试的方向。

针对患者提供互联网服务目前主要有问诊咨询、疾病管理、提供医疗资讯,还有提供自诊断的一些中医服务,这些服务后面的根本还是依赖于专业的医护人员,而这恰恰在当下是比较稀缺的,老百姓的普遍医学健康知识又有限,在很多时候往往很难甄别这些专业性的东西,以至于不能获得期望中的结果,好的企业可以会越做越好,但糟糕的企业在有时候会导致生命的消逝。这里面目前还是存在不少的机会的,比如针对老年人与婴幼儿这两部分人群,无论从问诊咨询、还是疾病管理、或者是提供医疗资讯,都是可以值得从一个点进行尝试的,单病种、小区域、小圈子,结合智能设备也能够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健康管理。

针对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目前主要在三方面,针对医护人员的信息资讯、学术交流、患者管理。针对医护人员的服务主要在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价值,将医生的价值转换为行业价值。医疗服务机构信息化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数据针对专业医护人员有很大的价值,在这些数据中应该也能够找到创业的机会。专业医护人员对用户(患者)的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跨越医疗的区域性限制,从而放大其自身价值,这或许也是可以尝试的一个方向。

最后再来看看作为医疗资源提供方的医药机构,医药机构主要提供药品服务,分为药品生产/批发商和药品零售商,在互联网中的主要应用是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目前处方药和医保支付的限制是开展电子商务服务中的主要障碍,相信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会逐渐好转。将药品服务融合医疗,开展线上与线下的合作,整个多种电子商务模式(B2B、B2C、O2O)应该存在很多机会,例如在慢性病、血脂异常、脂肪肝等人群中,以药切入健康,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结合智能设备的使用、药剂师与少量的专业医护人员,应该存在不少值得尝试的地方。

互联网+医疗更像是人、设备、数据这三者通过互联网相互融合,相互学习,跨越时间和空间,提供各种解决方案,从而为人们提供以预防、预测、个性化、患者参与的医疗健康服务。或许未来的某一天科技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医疗本身也就失去了像现在这样「医治,疾病治疗」的意义。

文章标题进行了修改,修改之前是「互联网+医疗创业有哪些机会?」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