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医疗

记 8 天没有网络的生活

最近跟医院有些缘分,奔波游走在数家医院之间,从陪护到被感染「累?上火?」,以至于连续输了四天液,差不多过了 8 天没有网络的生活,这中间并没有错过什么很重要的信息,但无疑影响了计划。

如果没有这一遭,计划中先去武汉溜达溜达,然后现在应该在巴彦淖尔,这些计划都未成行,甚是郁闷。郁闷完后结合这次在几家医院的游走记一下感受。

刚刚启用的全国跨省医保结算系统确实方便了许多,在医保所在地登记参保信息后可方便进行结算,在办理的时候社保人员还挺认真,跨省打来电话以确认是否可用,这无疑方便了老百姓。

在本地医院间转诊却并不是随便能转的,具体规则没有时间来了解,于是通过办理出院后再入院的方式来解决,其中涵盖的检验信息依旧会重来一次,这多少跟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有些关系,而这些同样都是设备检验出来的结果应该做到共享。在时效范围内,让患者抽一次血完成同样的检验应该是能够共享结果的而不是重复的抽血检验。从实际来看并没有感受到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落地。

在郑州看病就不得不说全亚洲第一大医院,最终还是来到这里,为什么?设备先进,医疗资源集中度高,有丰富的病源,以至于每每看起来它都不像个医院,更像是一个集贸市场,但来来往往闪烁着蓝灯的车提醒你,这是医院。好不容易经朋友帮忙,在这医院找了一个加床。

而我也是在这里陪护的过程中可能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以至于眼部受到感染,结膜炎,半边脸都肿了。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大医院复杂的环境导致感染的病毒也具有很强的耐药性,直到现在我的眼睛还没有好转,依旧满眼红色的血丝,为此耽误不少事,好在还有一只眼是好的。

一方面,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能最大程度上辅助医生获得诊断结果,以便给出救治方案;另一方面,好像干什么都需要医疗设备的辅助以便获得诊断结果,给人的感觉还真挺别扭。在别扭中我就在想,或许先来个全身核磁,再来个全身增强 CT ,然后再来个全项检验,这可能就是未来看病的标准流程吧。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善意,是一种求精准的态度。

医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看到「传帮带」师徒体系的场景之一,在查房中师傅带着一帮徒弟们言传身教,伴随着每日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徒弟们随着时间稳步成长,然后变成师傅,周而复始中形成医疗诊治资源的主体「医护人员」,这些人都是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这中间有便捷的地方,比如自助查询打印、缴费、社保结算等就很便捷;亟待完善的地方也不少,比如预约检查总是不能如预约的那样、住院患者病房的居住条件、住院病区的污物管理、输液大厅的输液椅、救治之后的断线等,不管便捷也好,不便捷也好,医院这种地方还是尽量不去的好,而这些不便捷的地方可能就存在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最后,这篇记录和上一篇「初识 Python(一) 」都是用手机备忘录间断性的想起一点记录一点,在输入上虽然不如用电脑更加快捷方便,但写一点再写一点终归还是能有一些产出的,或许下次可以试试用语音转文字的方式是否会更便捷一些。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初探医疗可穿戴智能设备企业

昨天下午带技术团队人员一起拜访了一家做医疗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创业企业,一方面实地看看创业中的产品,对产品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让双方技术人员进行的技术上的沟通,未来有一起做事的可能。简单说说通过拜访了解的产品。

目前总共在研的产品一共有三款,产品主要应用于脑梗、心梗,通过对体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针对一些症状能够有效进行预警,从而使患者能够提前对疾病进行干预,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目前产品已经在临床测试,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在市场上看到这些产品的身影,这三款产品均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有很广阔的前景。

由于产品还未面市,不便说的很细,就以其中的一款产品大概说说,这款产品如「题图」中是一双鞋,其中鞋垫是根据个体进行三维建模后个性化制作的,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向数据中心提供体征数据,专家「专家系统」分析后给予反馈的处方,或进行预警。可用于患者康复运动的管理或对运动姿态的监控等等。

另外两款产品分别针对心脏与大脑,其基本的方式跟鞋子是一样的,也是通过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将需要的体征数据送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依据专家系统和专家来形成一个反馈,从而能够提前对心梗、脑梗异常症状进行干预,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在当下市面上可见到的不少针对健康的智能设备大多都采用这样的方式,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数据采集部分、数据通信部分、数据计算部分。其中的核心在于数据采集部分和数据计算部分。

数据采集部分一方面需要因人而异的定制个性化的设备,另一方面需要能够获得针对个体的在医学中能够用于判断和诊疗的数据,这是数据采集的关键,当然数据的准确性与医学领域的知识数据那是产品得以开展的基础。

数据计算部分一方面需要能够有效的去除各种干扰,另一方面是能够进行自学习的计算,这是得以能够趋近正确判断的核心,最终反馈结果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计算,就目前来说数据计算的人工参与占据较大的部分,主要依赖于专家的计算。

对于面向医疗的可穿戴产品在市场中能否取胜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部分,这也应该是创业企业加大力度投入的两部分。数据通信部分在现在相对比较成熟,可选择的通信协议也较多,有蓝牙、Zigbee、TCP/IP、4G等很多,计算能力目前也已经以指数增长增长好多年了,配合云计算,针对数据能够获得足够的计算资源。

在前一篇中说到的互联网+医疗创业有哪些机会中,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无疑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但这个方向存在不小的进入壁垒,需要众多领域内的专业人士,相对于我们从行业业务层面切入医疗的创业团队,在完成基于业务的服务基础之上,尝试引入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增值的健康服务是值得考虑的方向。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记一次手术的切身感受

今年七月份开始身体有些不大好,一开始继续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并不像往年马上就好了,断断续续持续两个月始终不见好,中间到医院两次,八月底去医院,主任建议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于是有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手术的切身体验,目前身体已经恢复,有必要记录一下。

确认采用手术治疗后,首先是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拿着医生开具的住院证到住院楼大厅办理入住手续,主要是交钱、量血压、领盆、腕带,然后到所在楼层护士工作站,护士会给安排病房病床。

虽然在患者的标识上增加了条码腕带,但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的使用起来,依旧还是依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问答来确认身份。在支付上便捷很多,一卡在手即可解决问题。

入院后做必要的检查后,会根据情况安排手术,检查情况一切顺利,安排九月一日第一台手术,术前麻醉师找我谈话,告诉将会采用全麻的方式,确认后签署文档,我额外要求增加使用止疼泵,这个再后来被确认是比较明智的。

在手术前的各项检查中,有很多真是无纸化了,不像之前将手写单据转化为打印单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信息化的日趋完善,与麻醉师确认相关事宜是在iPad上进行的,无线与移动也得到了应用。

手术前一天晚上过12点后就不允许饮食了,同时会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第二天一早进行灌肠处理后,等待手术引导人员到来,随后跟着引导人员乘坐专用的电梯来到手术室门口,更换拖鞋,将眼睛交给家人后环顾四周,人影绰绰,跟随着就到了一间等待室,屋子里摆放着很多的轮椅,一排排的大概有五六十个,按照指定的编号做好后,会有护士逐个给扎针输水,之后就是等待手术护士来领人。

大约有半小时,过来一个护士MM,经过身份核对后,让我跟她走,在到手术间的路上询问一些既往情况,比如对什么过敏这样的,然后说你这个是个小手术,别紧张之类的,护士MM的声音很好听,模糊中看着也非常靓丽。很快来到手术间,手术间空荡荡的,除领我前来的护士外,还有一个护士,在领我来手术间的护士MM的帮助下,我躺到了无影灯下的手术台上,躺好之后,仪器的导联线就与身体连接了,身体开始发抖,手术间的温度特么的真低,给护士说冷后,给盖上一床厚厚的被子,然后从背部侧面给用上暖风管,顿时就舒服多了,后来才知道这暖风也是要收费的。

这时候应该是医生查房时间,对我来说就是等待时间,这一等足足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只能时不时抬起头环顾四周,由于近视只能模模糊糊看个大概,手术间很大也很现代化,当模糊看到对面的钟表大约9点半差不多时,医护人员到了,他们之间简短的交流之后,一个氧气面罩盖在我的脸上,呼吸几下后,我就失去了意识,手术开始了。

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前前后后也大概有个八年的时间,这中间也进过手术室「主要是为产品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提供技术服务」,主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感受患者的术中过程,想来我失去意识的这段时间就如同我以旁观者身份感受的类似。

隐约中听见有人在喊我,伴随着轻拍脸的动作,意识逐渐开始回到我的身体,努力的睁开眼睛,看到天花板在晃,感觉很困想闭着眼睛继续睡觉,旁边有人一个劲的在喊我,并问我一些诸如叫什么名字,做的什么手术的问题,反馈后听到说可以了,然后我就回到了住院病房所在的楼层,进入了监护室,这时候基本上人已经相对清醒了,要在设备的监控下在监护室待够24小时。

在监护室的这段时间人越来越清醒了,虽然还有眩晕感,但总体感觉好多了,疼痛慢慢袭来,好在当时要了止疼泵。随着输液的逐渐增多,我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排尿「由于是小手术,没插尿管」,慢慢尿意越来越严重,几番起身却排不出来,这让我开始紧张起来,于是我频繁的起来躺下,不断尝试,在凌晨2点多终于排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慢慢恢复与忍受疼痛。

从进入手术室到出来的整个过程,对于家人应该是比较难熬的,尤其是在术前看到那些签字的诸多文档,又碰上整个时间比较长,进入手术室算上等待时间到出来差不多一上午过去了。

在监护室一切顺利,过了监护时间后转到病房,开始在院恢复阶段,中间有单间病房空出来了,就调换到单间病房,然后就是开始输液换药等常规恢复时段,在止疼泵用完后间断的使用了两次止疼针,恢复的还算顺利,住院十天后出院。这段时间家人比较辛苦,两头跑不说,老婆一直在医院陪护照顾着实辛苦,孩子也比较懂事。出院后又卧床约两周加上用药,就差不多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了,非常感谢家人与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的工作也是比较累的,要充分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买些水果零食以示感谢,另外多沟通交流总是好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相信江湖传说及某度中搜来的包治百病的广告或者是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治病这事得相信专业性。

目前整个医院的诊疗体系相较前些年有很多进展,硬件设备比较先进,信息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从开始部署第一代信息化系统到享受到信息化的红利,近年来信息化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医疗水平,但可能仍有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尝试:诸如移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从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向床旁延展;诸如信息向患者移动设备的推送;诸如患者在出院后是否建立沟通回访;诸如信息数据的二次挖掘与共享;智能设备在诊疗过程中的使用;向院外提供诊疗服务等等。在医疗这个行业精耕细作是有很多机会的。

消毒供应中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装篇

包装是消毒供应中心第三个工作流程,是紧随着清洗之后的工作,包装主要的工作是按计划完成器械包的包装工作,通常在医院的通俗的称为配包打包,说白了就是按照器械包的组成,选用包装材质将其包装起来,最终以供临床科室使用。从其工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比较重要的信息包括:

(1)包装的计划来源
(2)操作人员的信息来源
(3)包装材质对于管理的影响
(4)器械包的标识的建立
(5)器械包的组成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包装阶段的工作就是要合理的管理上述五个部分的内容,具体的工作就是根据包装计划建立器械包标识、组成、时间及操作工作人员信息,按照不同的包装材质对于有效期的影响进行管理,在计算机辅助下建立图文并茂的器械及器械包相关信息,提高该阶段工作效率。

包装计划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为当天回收期间回收的器械包数量,一般情况下会在回收完毕后按照回收数量进行包装,另一方面来自科室的请领,科室人员可依据需求在管理系统中直接填写器械包请领单,这两方面构成当天器械包包装计划。在大多数医院中,根据回收期间数目包装是按照科室基数来进行统一管理的,建立科室小库存下的器械包基数,每日按照其基数进行补充。

操作人员的信息主要根据工作岗位建立配包人员角色及打包人员角色,可为相应人员制作人员标识卡,配合以自动识读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条形码人员工作卡或RFID人员工作卡,配合以对应的条码扫描设备及RFID识读设备,操作人员信息在该阶段中会体现其工作量的记录,从而形成工作绩效考核的一方面数据。

包装材质的不同会影响器械包的有效期,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部门的核算,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质及一次性包装材质其核算成本是不同的,需要针对包装材质建立数据字典及统计其使用消耗,最终纳入成本核算。

确定包装的计划后,按照包装计划和操作人员的安排,为器械包生成标识,用于整个流程的追溯,标识需具有唯一性,比较常见的可采用条形码(一维、二维)或者使用RFID标签,条形码为一次性使用,一个周期下来后在回收后抛弃。RFID标签可重复多次使用。两种标识各有优缺,条形码除了能生成机器快速识读信息同时也能生成视觉识读信息,具有良好的阅读性,不好的一方面是相关材质损耗也是不少的,RFID标签虽然能够重复使用,但是其视觉识读方面不是很好,另一方面目前没有很好的能够非常便捷的跟器械包捆绑在一起的方式。

信息管理系统配合以声音提示,每完成一个器械包的包装,扫描器械包标识,以确保按照计划完成包装,有遗漏则进行提示,在工作过程中,配合以单件器械及整体器械包的图形照片,图文并茂的完成器械包的包装工作。

——————这是分割线——————

外来器械也同样包括在整个系统中,在回收环节增加外来器械的登记工作,其后按照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完成相应的清消灭菌发工作。

对于器械包的有效期来说,根据地域气候的不同,其有效期也具有不同的时间,这些内容在基础数据字典中都需要进行提现。

对于单品器械来讲,把它作为一类特别的器械包来进行管理能够很好的利用整个系统。

如果对于器械包定价,可进行科室之间的使用结算。

——————这是分割线——————

包装完毕后将器械包整齐放入灭菌车中,并放入灭菌指示卡,等待灭菌然后存储使用,整体来讲包装还是比较简单的,在当前阶段比较推荐的是用条形码来进行器械包的标识,RFID从材质上,与器械包的捆绑方式上目前解决办法不是太好,而且无法肉眼从视觉上看到器械包的品名、有效期、灭菌时间等众多信息。

—EOF—

消毒供应中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清洗消毒篇

清洗消毒是消毒供应中心第二个工作流程,是紧随回收之后的工作,关于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工作流程请参阅《回收篇》。完成清洗消毒是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具体来说,这个环节包括如下的主要工作:

(1)清洗
(2)消毒
(3)干燥
(4)保养

清洗主要是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其主要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洗。主要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多数非精密类器具可使用器械清洗方式进行,对于精密类器具或没有机械清洗设备的可采用手工清洗方式。

到清洗这个环节时,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经过了回收的分类,形成了一类类的器械,与其他环节中的器械包形成了分离,这时候在整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其信息以具体的篮框、器械物品名称、消毒液及核查人员存在,与其他环节的器械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应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在这个环节完成单件物品的追溯是比较困难的,不能很好的形成器械与器械包之间对应关系。要在信息系统中完成单件物品的追溯,则需要给单件器械物品设定标识,比较良好的方式是喷绘激光二维码或者由器械物品生产商植入RFID标签。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主要的方式有机器热力消毒,也可以使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者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在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对于消毒方式,消毒使用的消耗进行记录,以方便以后进行成本核算。

消毒完毕的器械、器具和物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不能使用自然晾干的方式,一般采用机器烘干方式或者使用压力气枪加95%乙醇进行处理,然后配合以消毒的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器械、器具和物品需要进行保养和检查,一方面可以延长其使用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也是对之前环节工作的检查,对于不合格有污物的,有锈迹的等需要重新进行清洗消毒操作。

完成清洗消毒操作给下一环节的器械包包装提供了保证的器械,虽然不能有效的针对散乱的器械与器械包之间形成对应关系,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统计出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类别及对应的数目,可以为器械包装提供支撑的数据。

清洗消毒主要存在的信息包括,清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种类,品名,清洗所用的篮框,清洗消毒人及检查人,清洗时间,清洗方式,消毒液品名,用量等。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