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手术的切身感受

今年七月份开始身体有些不大好,一开始继续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并不像往年马上就好了,断断续续持续两个月始终不见好,中间到医院两次,八月底去医院,主任建议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于是有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手术的切身体验,目前身体已经恢复,有必要记录一下。

确认采用手术治疗后,首先是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拿着医生开具的住院证到住院楼大厅办理入住手续,主要是交钱、量血压、领盆、腕带,然后到所在楼层护士工作站,护士会给安排病房病床。

虽然在患者的标识上增加了条码腕带,但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的使用起来,依旧还是依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问答来确认身份。在支付上便捷很多,一卡在手即可解决问题。

入院后做必要的检查后,会根据情况安排手术,检查情况一切顺利,安排九月一日第一台手术,术前麻醉师找我谈话,告诉将会采用全麻的方式,确认后签署文档,我额外要求增加使用止疼泵,这个再后来被确认是比较明智的。

在手术前的各项检查中,有很多真是无纸化了,不像之前将手写单据转化为打印单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信息化的日趋完善,与麻醉师确认相关事宜是在iPad上进行的,无线与移动也得到了应用。

手术前一天晚上过12点后就不允许饮食了,同时会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第二天一早进行灌肠处理后,等待手术引导人员到来,随后跟着引导人员乘坐专用的电梯来到手术室门口,更换拖鞋,将眼睛交给家人后环顾四周,人影绰绰,跟随着就到了一间等待室,屋子里摆放着很多的轮椅,一排排的大概有五六十个,按照指定的编号做好后,会有护士逐个给扎针输水,之后就是等待手术护士来领人。

大约有半小时,过来一个护士MM,经过身份核对后,让我跟她走,在到手术间的路上询问一些既往情况,比如对什么过敏这样的,然后说你这个是个小手术,别紧张之类的,护士MM的声音很好听,模糊中看着也非常靓丽。很快来到手术间,手术间空荡荡的,除领我前来的护士外,还有一个护士,在领我来手术间的护士MM的帮助下,我躺到了无影灯下的手术台上,躺好之后,仪器的导联线就与身体连接了,身体开始发抖,手术间的温度特么的真低,给护士说冷后,给盖上一床厚厚的被子,然后从背部侧面给用上暖风管,顿时就舒服多了,后来才知道这暖风也是要收费的。

这时候应该是医生查房时间,对我来说就是等待时间,这一等足足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只能时不时抬起头环顾四周,由于近视只能模模糊糊看个大概,手术间很大也很现代化,当模糊看到对面的钟表大约9点半差不多时,医护人员到了,他们之间简短的交流之后,一个氧气面罩盖在我的脸上,呼吸几下后,我就失去了意识,手术开始了。

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前前后后也大概有个八年的时间,这中间也进过手术室「主要是为产品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提供技术服务」,主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感受患者的术中过程,想来我失去意识的这段时间就如同我以旁观者身份感受的类似。

隐约中听见有人在喊我,伴随着轻拍脸的动作,意识逐渐开始回到我的身体,努力的睁开眼睛,看到天花板在晃,感觉很困想闭着眼睛继续睡觉,旁边有人一个劲的在喊我,并问我一些诸如叫什么名字,做的什么手术的问题,反馈后听到说可以了,然后我就回到了住院病房所在的楼层,进入了监护室,这时候基本上人已经相对清醒了,要在设备的监控下在监护室待够24小时。

在监护室的这段时间人越来越清醒了,虽然还有眩晕感,但总体感觉好多了,疼痛慢慢袭来,好在当时要了止疼泵。随着输液的逐渐增多,我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排尿「由于是小手术,没插尿管」,慢慢尿意越来越严重,几番起身却排不出来,这让我开始紧张起来,于是我频繁的起来躺下,不断尝试,在凌晨2点多终于排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慢慢恢复与忍受疼痛。

从进入手术室到出来的整个过程,对于家人应该是比较难熬的,尤其是在术前看到那些签字的诸多文档,又碰上整个时间比较长,进入手术室算上等待时间到出来差不多一上午过去了。

在监护室一切顺利,过了监护时间后转到病房,开始在院恢复阶段,中间有单间病房空出来了,就调换到单间病房,然后就是开始输液换药等常规恢复时段,在止疼泵用完后间断的使用了两次止疼针,恢复的还算顺利,住院十天后出院。这段时间家人比较辛苦,两头跑不说,老婆一直在医院陪护照顾着实辛苦,孩子也比较懂事。出院后又卧床约两周加上用药,就差不多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了,非常感谢家人与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的工作也是比较累的,要充分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买些水果零食以示感谢,另外多沟通交流总是好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相信江湖传说及某度中搜来的包治百病的广告或者是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治病这事得相信专业性。

目前整个医院的诊疗体系相较前些年有很多进展,硬件设备比较先进,信息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从开始部署第一代信息化系统到享受到信息化的红利,近年来信息化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医疗水平,但可能仍有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尝试:诸如移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从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向床旁延展;诸如信息向患者移动设备的推送;诸如患者在出院后是否建立沟通回访;诸如信息数据的二次挖掘与共享;智能设备在诊疗过程中的使用;向院外提供诊疗服务等等。在医疗这个行业精耕细作是有很多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