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产品方面 Head First 风格的书,Head First 系列的书是 IT 领域内比较知名的系列书籍,其以人、物插图及其间的对话及练习完成其要表达的主题,读起来颇为轻松有趣。《用户思维+》的作者 Kathy Sierra 是 Head First 系列产品的策划人之一,自己的书使用自己自己策划的风格就自然而然了。
正如《用户思维+:好产品让用户为自己尖叫》的书名,这是一本完全站在用户的视角来看待产品的书。用户怎么看一个产品?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当用户表示喜欢这个产品时,其实更多的是用户喜欢他们自己,一款产品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它成就了用户,让用户感到棒棒哒」。
从这个视角来看待产品,或者说如果要建设一款可持续成功的产品(服务)就基本上等同于如何让产品成就卓越的用户。
如何成就卓越的用户?上图的脉络给出了答案,具体就不剧透了,每个人读完后自然会有自己的收获,我读完之后觉得有四点挺有趣,做个记录。
一,「后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值得我们思考。近两年用户体验时刻挂在我们口边,事实上我们在产品设计中也更加关注用户体验,产品的用户体验也与日俱佳,但这些体验往往过于聚焦对功能的体验,而后用户体验则提出在产品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聚焦于功能的体验,而且还要注重功能带来成果的体验。
我们需要思考怎样将「只需一个按钮就可以流畅顺滑的导出月报表」转变为「太棒了,同事们对我提交的月报评价太让我兴奋了」,用户体验不仅仅是使用中的交互,还要顾及用户周边的环境和生活。
二,「场景」在产品设计中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场景是需求之源,在产品设计中仅仅关注与产品本身使用的场景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关注产品本身使用的场景,容易将产品工具化,而将产品置于更大的应用场景更值得我们关注。一个大而有吸引力的应用场景,本身就给用户带来成长的想象空间,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工具专家很少是用户的最终目标。
将企业信息系统置于解决日常工作的业务来单独思考,可能会将产品工具化,假如同时将其放到更大的场景中来做,比如帮助其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许产品会更吸引人。
三,「感性知识」比较有趣,就是有些技能你说不出来你为啥知道,反正就是知道。在相应的环境中对应于海量的数据大脑会自动识别、建模、吸收、内化,大脑在自我训练自我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机器学习的最佳范例之一。
我曾在做可靠性相关产品那几年,听闻航天某院中的一件事,某型号产品采用各种现代系统及技术完成设计,可靠性指标高度达标,测试时却总会出点问题但又总是找不到问题所在,最后没办法喊来已退休的总工过来,问了问情况后却直接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同样的那些比较牛的程序员就是能一下定位到程序的问题所在。感性知识比较强大,要多多进行感性接触。
四,帮助用户变得更好的途中,谱写了一条针对用户的成长曲线,如果把用户换成自己,自己的成长曲线亦如此,在打造让用户卓越的产品途中,何尝不是自我成长的路径,成长型思维模式下的学习、练习以及成长可以说已经脱离了产品设计的范畴,但仔细想来却很有关联,我们从来都是在用工具的时候凸显我们最终获得的成就以及自己的成长。
这些年看着工作时间是在增长,但仔细想想,发现自己仍旧徘徊在刚迈出入门线的状态,如何完成有效的练习继续前进呢?又是什么导致偏离了前进的方向呢?在某些方面是缘于自己遭遇了技能困境,提高认知思考,持续的构建技能结合实践,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
在产品设计上,这本书在说的是一个好的产品要成就卓越的用户,需要真的关心用户,必须帮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自己这个产品,这本书在对如何成就卓越的自己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所以无论是否在做产品相关的工作,这本书都值得读一读,推荐给你。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