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设计

去当收银员,该当个怎样的收银员?

最近认认真真的当了当收银员,并让团队的成员轮着去当收银员,有一定的效果,但跟我期望的尚有一些距离。那么如果去当收银员,该当个怎样的收银员呢?

这主要取决于自己是如何定位这件事,如果定位于收银本身,那可能每一次轮到自己时就会相当乏味的在那里坐上那么一天,几次之后心里难免产生「我特么的是来干xxx的,……」的想法。但如果你把收银这个场景的主体作为你的用户场景,然后再与你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开始思考,应该会有截然不同的收获。

比如我是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去做收银员,我可能会开始思考在这个场景下目前产品的使用情况是否跟期望的一致,往来的客户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什么时段客流量会多一些,什么产品好卖,内部的业务是如何开展的,内部是如何管理的,周边环境什么样,什么样的推广可能会有效……,一旦开始这样思考才有可能确立产品下一步的目标,才能持续性的改进当下的产品。

比如我是作为一个架构师去做收银员,我可能会开始思考所做的架构是否良好的支撑当下收银环节的业务模型,针对不同用户角色的功能架构是否跟实际相匹配,架构的逻辑结构十分合理,物理架构是否有改进地方,是否遗漏了重要的质量要求,是否遗漏了约束下的架构设计部分的内容……,一旦开始这样思考才有可能持续的演化整体的架构,从而让架构更贴合用户的使用,不论是外部用户还是内部团队的用户。

比如我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去做收银员,我可能会开始思考当下我的设计是不是更有利于让使用者使用,自己用起来是不是很容易,当下他们使用情况怎么样,是不是能够很直接的找到想要的展现,他们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设计面向的是什么行业,具体的场景是什么样的……,一旦开始这样思考,相信设计就不光是色彩的运用与美的展现。

比如我是作为一个程序员去做收银员,那就可以真正的用一用自己开发的最终产出,看看在处理实际业务的时候是不是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出类拔萃,顺便也可以看看其他小伙伴完成部分是不是也是同样的出类拔萃,是使用良好,还是问题多多,设计的是不是合理,结合场景也可以思考很二的需求是不是真的很二,需求怎么对应到开发的实现……,当将场景业务、具体使用和技术实现互为对应与融合之后,回过头来在看看我的开发,我相信会更好,每一个技术实现毕竟都会对应到实际的应用领域。

当然这样做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做起,如果每个人将这些一点一滴的体验带到整个团队,并最终体现在产品中,想想产品会变得怎样。现实中还有很多类似「让你去当收银员」这样的阶段性任务,遇到这样任务的时候我们应该想一想该怎么定位接到的这些任务,相当程度上这个任务不是真的就是让你去当一个「收银员」,那不如直接找一个专职的来做更合适。

目前这个阶段去做「收银员」是期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近距离的接触一下我们产品中的其中一种类型的用户,以便对于我们在做的产品隶属的行业有个直观的认识,毕竟团队所有成员并不太具备这个行业领域的知识,近距离接触用户的实际场景可能是一条获取行业领域知识的路径,这个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团队的通力合作,用户就在那里,而我们的产品还在路上。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我看微信订阅号排版

尽管我这个订阅号目前阅读数很少,但还是收到了一些反馈。非常感谢给予反馈的这些朋友,有反馈才会产生双向的互动交流,紧接着思考,才可能提高。最近有两点反馈,一是太长,二是排版,今天主要说说排版,在说排版前,简单说说太长。

对于太长的反馈源于对「完成第一次公众分享后的 4 点收获」这篇文章,朋友对「太长」给出的建议是分篇,这对我目前是一个很好的可供使用的方案,下一次如果太长将尝试采用这个建议。对我自己而言「太长」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我现在写不短,这也是我尝试通过微信订阅号的写作练习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能够将事情很简短的描述清楚是很有趣的事也是我想要做到的事。

下面说说对微信订阅号排版的一些想法,对于需要正式一些要提交的文档的排版以前写过「让你撰写的文档看上去更好一些」,在此微信订阅号中回复数字 1 可进行阅读。

在微信订阅号中用户获得的资讯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图文消息,图文消息的展示一般会有排版的要求,在我看来排版是为了能够让用户在阅读的时候更舒服,获得更好的体验。

审视组成图文消息的所有元素是排版的基础。排版是针对主体,这个要传达信息的本身而进行的,当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后,审视一下组成这篇文章的各个元素,看看是否存在很吸引眼球但又与你主体想要表达的无关的元素存在,所有的元素都应该以为主体增光添彩为目标,要辅助读者理解要表达的想法,允许有达到特定目的的元素存在,但要尽量在主体表达之外,在这里可以多想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比如主体是以文字完成你要传递的信息,为了增强文字表达的效果,配了一些图,如果图跟你文字表达完全不能产生关联,而这些图又因为设计良好很吸眼球,我认为这会对主体产生干扰,必定不会有好的排版。比如主体是创作的漫画,结果配了一些光芒四射的很突出的大字,这同样也不会有好的排版;再比如创作了一篇忧伤的文章,却配了一首欢快的曲子,这同样有些糟糕。

在基础之上,对于大部分微信订阅号,简单的做到两点基本上就可以有不错的体验:一定的行间距和一定的字间距,这样做会让读者通过屏幕阅读起来感觉不那么拥挤,如果配的图、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又增强了对文字表达的理解,这一定会让读者获得好的体验。

除此之外更多的还需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摸索,可能基于用户特征,可能基于用户反馈,可能基于图文消息的逻辑结构,也可能是针对文字中的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之间醒目标注区分等等,通常情况下对于排版这方面的在意程度并不是很强烈,而且对于排版每个人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我的做法是尽量保持简洁。

最后说说排版中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些做法:

  1. 段落的首行不要缩进,这样能够有效的利用移动设备的屏幕,这毕竟不是正式要输出的公文;
  2. 首行不缩进的基础上,增加段落之间的间距,可以在每个段落间空两行,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的段落;
  3. 如果采用标题建立层级的文章逻辑结构,可以对标题做强调或有效美化,以便于用户迅速了解文章要表达的逻辑结构,对于想强调的内容也可同样这样处理;
  4. 在图文最后放置引导用户关注、分享的信息应该更好,这就像交女朋友,一见钟情是极少的,就算是先上车后买票那也得有个对双方都记忆深刻的过程不是。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公众号排版的三种方法

好的排版可以使人更舒服的阅读你的内容,完成对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创作之后,进行适当的排版是必要的。目前我了解的微信公众号排版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原生态、三方工具、个性化定制。

原生态

原生态就是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自身提供的图文消息编辑器来完成排版工作,通过编辑器上方的工具条和右边多媒体按钮组完成排版工作,目前我使用这种方法完成排版,基本上满足我的使用,我的公众号内容主要是由文字组成,对于排版使用编辑器提供的功能很少,我通过以下的方式完成排版的工作。

1. 先在电脑上完成文字的编写;

2. 填写文章标题及设置题图;

3. 以纯文本的方式将内容粘贴到图文消息编辑器中;

4. 段落的首行不缩进,使用编辑器「行间距」按钮调整段落行间距为 1.75 ;

5. 段落间以两个空白行进行分割;

6. 末尾放置公众号二维码「正如在本文最后放置的二维码」。

 

经过这 6 个步骤后,就完成了排版。如果能直接使用编辑器略微增加点字间距,将字体颜色略微变淡一点可能阅读起来更舒服一些。

三方工具

有排版的需求自然就有解决这个需求的工具产生,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排版,有很多的第三方工具,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微信排版」能找到一大堆工具可供使用,这类工具一般提供各种样式的模板、元素以供选择使用,可在图文消息的头部尾部及各个段落选择不同的元素及样式完成排版,同时这类工具一般也提供一个编辑器来供实时查看效果,自己达到满意后,将第三方工具编辑器中的内容复制到微信公众号图文消息编辑器中即可。

如果要用第三方工具来完成排版,将搜索到的工具逐一尝试,选择自己用起来最有效率的即可,多加使用自然就纯熟,在能够轻松驾驭内容之上,可选择用工具点缀内容,提高整体的美感。

个性化定制

还有一种,就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了,个性化定制需要完成两部分的工作,第一是要请设计师设计个性化的排版,第二是在微信公众号中实现个性化定制。

设计这部分就不说了,通过沟通交流设计师会完成的很好,当然也可以自己完成设计,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在公众号中实现设计师的设计,这需要懂一些开发技术,由于微信公众号是以网页进行展现的,所以要懂一点网页设计开发技术,需要了解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CSS(层叠样式表)。

主要工作是用 HTML 完成图文消息文档的结构及内容,在文档结构各个元素上应用 CSS 达到与设计师设计的具有相同的效果,这部分的工作其实就相当于第三方工具中的提供的模板,只不过这个模版是个性化的,属于自己独有的。

举个例子,比如可能每个段落的行间距为 28px ,字间距为 1px,字体颜色为 #646464,字体大小为 15px,内容在边界内换行,阅读起来会更舒服一些,我需要给每个段落的 HTML 标签 p 增加 CSS 样式。

threestyleforwechat_03

将这些增加了样式的网页代码粘贴到微信图文消息编辑器中,发送到手机进行测试修正,最终达到跟设计的效果一致,这篇文章的排版效果是按照上面所描述的,对比以前的文章阅读起来是不是要略微舒服一些?

实际使用中将设计转为网页还是有不少工作要做的,如果确实有需要个性化定制,这部分工作可以请开发工程师来帮助完成。每次都这么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可以考虑将排版自动化,可以使用脚本程序将你用于写作工具生成的网页中的标签替换为你定义的 CSS,并对应的引入 CSS 中使用的资源,这样就能拥有自己个性化的排版。

平常阅读中碰到的公众号中使用工具的比较多,原生态的也不少,自己个性化定制的略微少一些,不管怎么样,在我看来好的排版能够让读者阅读的时候更舒服,获得更好的体验,从内容主体出发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查看订单跟踪时,我想看哪些信息?

如今电商已经相当普及了,大部分人都会从网上购买东西,网购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也会经常在网上购买一些东西,一次好的网购过程对于我来说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拿到购买的东西。

相比传统的实体店购买过程体验,从购买开始的挑选,到最后支付完拿到东西,网购会多一个物流配送的过程「其实传统购买也有配送,只是多数由自己完成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在网购中也会反应用户能够多快速拿到东西,高效率的配送会随着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大大缩短送达时间,在很多时候做电商的如京东、amazon、当当、还有当下的做O2O的,很大程度上其构建的壁垒来自仓储与物流体系。

这里面没有说淘宝及天猫,因为很少在这上面购买东西,挑选东西的成本太高,倒是老婆会经常在上面买些东西。

在这整个过程中商家会提供对购买东西的跟踪,以便让用户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东西。凑着这两天买东西对经常使用的电商平台的购买跟踪进行了比较,在这里说说自己对于购买跟踪的体验。

当产生订单以后我最关注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够送达,进行分解后应该涵盖下面几点:

我买的东西现在发出去了没?
如果发出去了目前在路途中还是已经送达我所在的城市?
开始往我这里派送了没?
我能联系到派送人吗?

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用户来说,我不太关注什么分拣点啊,已经完成分拣什么之类的,同样我也不关注什么扫描入库或者什么扫描出库这类的,这跟我没太大的关系,也不是我想了解的。

先看看亚马逊的「包裹跟踪」,如下图:

amazon_trace

这个是几个对比电商企业中体验最好的一个,涵盖了我最关注的,跟踪详情还能减少一条,对我来说「正在运输途中、已经到郑州、配送员xxx在给你送达的途中」,这样三条信息足以。

再来看看京东的,京东提供给用户的是对整个订单的跟踪,如下图:

jingdong_trace

可以看到巨多的信息扑面而来,会告诉我提交订单、出库、打印、拣货、扫描、打包……等诸多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我就醉了,这些信息跟我有几毛钱的关系呀,我还得对信息进行筛选再加工,体验对我来说及其不好。

最后看看当当的,当当也是提供基于订单来跟踪,如下图:

dangdang_trace

当当的文字与京东相比少一些,但同样包含入库、出库、扫描、打包、拣货等这些需要我进行二次加工的信息,体验也是很糟糕的。

以上这些仅代表自己的看法,是自己使用中最直观的感受,大部分时间其实我们是不太关注这些的,以前我也不关注这些,只是目前在从事产品相关的工作,在看很多东西的时候都会从自己使用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产品,产品是可以持续改善的。

对订单跟踪这个需求面向两个类型用户,分别是企业自身与用户,关注点是不同的,对于信息所需也是不同的。

对于企业来说,对订单的跟踪越详细越好,通过详细的跟踪数据可以最大程度上对整个流程进行压榨,从而不断平衡效率与成本,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建立竞争壁垒。

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很详细大追踪信息,而且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专业术语,只要能够尽快让用户收到东西就是最佳的体验,用户查看跟踪信息也是了解什么时候能收到东西,在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能够了解并能够联系,这就足够了,对于我的最佳体验是「我今天下单,第二天就送到了,甚至当天就到了,而且东西完好」。

从写代码中找到乐趣

大概是从7月中下旬开始,每天业余时间会尽量分配一点时间写写代码,主要是自己还真是好这口,能够悠然自得的享受书写代码所带来的乐趣,当然发现这点经过了想当长时间的自省与反思,结合自己也一直在这个行当中从业,如果说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做些什么的话,无疑写代码对我来说是一件相对靠谱的事情。

从开始到恢复战斗力相对比较缓慢,至今仍在途中,在对基本知识进行一段时间熟悉之后,从8月6日开始写一个具体的应用。工作日相对写的较少,周末大块的时间内写的相对多一点。

晚上思路有点不顺畅,就审查代码,突然想看看这些天写了多少代码,就写了段脚本统计了下代码行数,去除了空行,没去除注释,一共有4010行,大概平均每天230行多点,刨除注释及大括号等,应该差不多在130-150行/天这个样子。既然思路不顺畅,那么就该总结梳理一下这段业余时间的工作。

先来总结一下这个应用的总体设计,实现简单的MVC模式,通过Application作为路由处理请求,请求对应的功能模块由相应的控制器与模型进行交互,模型与实际数据库进行交互,最后由控制器返回View渲染输出。

设计图

依据设计对照相应的文件目录组织概要为

目录组织

大部分功能基本上已经实现,随着代码编写的过程,凸显出很多很细节上的东西,仍需进一步进行处理与完善,同时发现很多不熟悉的东西,咋一看好像能挥舞两下,但就其细节往往下手很慢,这是不熟的表现,例如在前端css部分针对css3中的很多新特性用起来非常的不顺手。同时也对很多php的函数及用法也不是很熟,这部分唯有通过长时间的锻炼慢慢恢复提高,还有很多东西都需要逐步的掌握提高。

通过这段时间的代码编写还是有不少收获的,同时也是很有乐趣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能够通过代码验证实际的业务逻辑,这是蛮有意思的,因为在验证的同时会促进你进行思考,进而获取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拓宽视野。举例来说,假如要写一个工资管理的应用,那势必要了解现在工资计量的方式都有哪些,税收是怎么处理,社保是怎么处理的等等工资管理领域的知识。纯粹的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是毫无意义的。

写代码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作过程,也是一个能够锻炼人心态的过程,因为会随着时间的增长需要补的坑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常态的的事情,同时也是很枯燥的事情,能够坚持下来对于做其他事情均会有帮助。

接下来要做的主要包括对于字符校验等安全相关进一步在应用中加强,前端的css与js的进一步完善,业务逻辑严密性的进一步检查及数据处理部分相关代码的实现,然后进一步重构代码,抽取出来更加通用的部分以供以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