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详谈:00后》: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都很优秀

2022 年对于 00 后来说可能是标志性的一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他们这批人会大规模走入社会,走入职场。与此同时国内外的大环境加上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带来的各种变化,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那么他们的看法都会有什么呢?

我是带着这个疑问读这本书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读《详谈》系列的读书,先说结果,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叫《详谈:4 个 2022 应届毕业生》可能会更好。

这本详谈选了四个 00 后,都是在 2022 年毕业的本科应届生,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这四个大学都是一本及以上的学校,是大学中的少数,我们可以说它们是相当不错的学校。

读完后的第一感受是看到了现实,看到了从众,就像李翔老师的那一丝丝担心一样,在主流的影响下,他们无限的开始偏向从众。可能是受访谈框架的影响,没看到多少他们在大学校园中挥洒的青春……后来我一想,在当下的这个环境可能确实很难挥洒青春;又一想,可能挥洒青春的毕竟也是少数中的少数(比如音乐方面的老狼、郑钧、李志),而详谈选择的对象才是大多数,尽管他们代表的是不错学校中的大多数。

看到了现实,那就说说现实,毕业生直面的现实就是就业,直观的感受是学校越好,学生的思考的也越有体系,目标相对也很明确,周边能够利用的资源也比较有优势,对于自身和环境的认知也更清醒。比如对于职业规划来说,来自北大的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思考的明显要体系化一些,目标也比较明确,他们身边也有多元化的社会关系来给他们带来帮助。学校给学生提供的社会关系、原生家庭和个人实际能力结合之下,他们对于现实性问题的看法都有自己的一套。

在我记忆中的是到毕业季才开始着手准备就业,现如今居然被提前了那么长时间,以至于你要在刚刚进入大学,刚适应环境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这可能就是现在的现实。他们对此也有很清晰的认识,也着手在当下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开始卷了起来,我不由在想,教育背景更好的他们都是这样,那么作为整体大多数的二本学子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这四位 00 后很优秀,我把记忆拉到当时我读书的那个时间段,并进行了一番对比之后,我自己的感觉是他们在接触的空间广度上和对环境的认识上要远超当时的我,他们能够接收的输入多元化也远超我们那个年代,他们面对的问题与我们面对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如何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我是不太赞同给每一代人贴上标签,大家都是在所处的环境中,在迷茫中要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好好的生活。正如书中主人公所言,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典型的 00 后,他们只是生于 2000 年左右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他们自己的行动,有他们自己的梦想,并且他们都在努力为之付诸行动,他们都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