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类产品使用体验小记

在内容知识服务类的产品中,微信读书、极客时间、得到、网易蜗牛读书是我在使用的其中几个产品,其中尤以微信读书使用为重,其他的偶尔用之。一番体验下来之后,感觉尤以微信读书的体验为佳,这也是我重度使用的原因之一。

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把我用的这些知识服务类产品的整体框架构成分为三部分:工具,兜售知识的商城,社交元素的引入。

从内容上来看,各家兜售知识的商城内容各有所长,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兜售的方式也各具特色。众多知识服务类产品的内容依据个人所好可形成互补,用户选择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里不做展开,我仅就这些产品的使用体验做个小记。

设计产品都说以用户为中心,在我以往的工作中也经常说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设计产品,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但真的是这样么?现在想来,并不完全是,产品建设中总要权衡厂商想要输出的和用户真正想要的。在既往的产品建设中,每次多少总会做一些站在产品建设方立场的功能,一些时候这些功能可能是自 High 的产物,另一些时候这些功能可能是运营方迫切想完成 KPI 的产物,在整体上如何权衡以使产品尽量平衡呢?

在使用的这些产品中,各家的设计是不同的,四个产品一级功能架构如下图所示,这也是打开产品后首先印入眼帘的内容,我们也是在这之下开始使用这些产品的。

四个产品中微信读书展现给用户的功能架构都是跟用户学习过程直接强相关的,其他的则不全是。以一个过程具体感受一下,当我准备学习,打开 App ,看到「发现」,通过这里发现我关注的朋友们最近都在学哪方面的内容,穿插不多的官方活动和推荐,如有同好可进行相关操作,如没有点击进入「书架」,这是以往购买的内容,选择内容开始进入学习。随时可以通过「想法」了解自己和所关注朋友学习过程中的想法,「我」则属于标配了,完成设置性的工作和一些辅助学习的功能。

整体上看,发现更像一个由用户们自驱动的互荐系统,如果推荐的不够了,则由此进入书城;书架是我的书架;想法类似朋友圈。这种设计在我看来很符合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学习为主体,这种设计我个人非常喜欢,以后做产品的时候要注意借鉴学习。

与之对应的其他三款产品则不太一样,其中蜗牛读书的领读是运营方选择提供的内容;得到和极客时间的发现均为运营方的知识商城,极客时间的知识商城还出现在其「专栏」里,我一度认为这应该是我购买的专栏才对。按照这样的设计在学习中可能经常用的蜗牛读书有「书桌」,得到有「学习计划、笔记、已购」,极客时间有购买的专栏「目前由我这里进入」,而其他功能则并不是次次都要用的。

我想对于一个知识服务类产品而言还是跟普通的商城有很大的不同,应加强所有跟学习过程有关的内容,而售卖则应该采用恰到好处的方式融入产品中,在这方面的使用中感觉微信读书设计的比较平衡,既能够比较好的完成每一次的学习,又能够方便的完成购买。

在工具中引入社交元素是移动时代做产品优先要考虑的,越来越多的流量开始通过用户分享后带来,这在这几个产品中均有体现,在现有关系链基础上引入社交元素具有很大的优势,各种到达的路径相对容易与广泛,这也是腾讯最擅长的,微信读书自然也就应用的最多。

对于学习过程中内容的操作,基本上体验都还不错,比如在读时均可以随时进行划线,做笔记,发表想法等等操作「蜗牛读书的划线不是个好体验,划线很难完成」,同样的音视频类内容学习中的体验也均比较良好。

体验先记到这里,产品都在快速迭代中前进,写的时候我使用的各产品版本如下:

微信读书:2.4.6 (iOS)
蜗牛读书:1.6.1 (iOS)
极客时间:1.0.10 Beta (Android)
得到:4.4.0 (iOS)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