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读书

互联网软件产品常见的免费加收费策略

互联网软件产品中,常常通过免费加收费的策略来经营,通过免费加收费相结合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免费加收费的策略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四种。

第一类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免费,超过限定的时间则收取费用。

这类的免费加收费策略在我的记忆中最早始于共享软件中,一般先让用户免费试用一段时间,如果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希望继续使用,则支付费用,目前的互联网产品中有很多采用这种方式来运营。从免费的时间上各有不同,多数以月及数月为周期,也有以年为周期。在收费上有基于一次性收取费用的,也有按月(年)收取费用的。

这种策略的优势是从产品的技术实现上来讲相对简单,仅仅考虑用户在产品免费使用时间周期上的限制,成本较低。比较适合以先行者身份杀入市场的企业使用。在同类竞品众多的情况下,使用这种策略的市场推广成本相对更大。用户对于产品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

第二类是基础版本免费,高级版本收费

这种免费加收费的策略同样在共享软件中也存在,一般提供一个能满足大众使用的基础版本,在基础之上衍生一些高级功能形成高级版本,更有甚者会存在免费版(单机版)、VIP版、集团版、网络版等等。目前的互联网产品中同样也有不少采用这种方式来运营。

从产品技术实现上来讲相对于第一类比较复杂,常常需要基于产品功能进行不同用户的区分,甚至可能会存在维护多个版本产品的研发分支,成本相对较大。比较适合用户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在用户的成长中有转化为高级版本用户的需求。在产品基本版本与高级版本功能上的界定要求很高。一旦用户使用这类的产品,通常对于产品的价格敏感度比较低。

第三类是在限定的数量下免费,超出限定的数量则收费

这种策略应该属于第二类的特例,但又有不同,通常会通过限定产品中某些具有数量的属性来进行免费,但超过限定的数量则收费,比较常见的通常有限定用户数、限定存储空间等、限定每日业务数量等。超出限定数量收费有按照阶梯的,也有单一的。

从技术实现上通常比第二类简单,而且某些时候对于用户来讲可以按需使用,同样的比较适合用户具有成长性的领域,在期初的用户对于价格相对较敏感,随着用户的成长对于价格敏感度会逐步降低。

第四类是针对特定类别的用户免费,类别外的用户则收费

这种策略通常会对指定的用户类别提供免费产品,而不在此类的用户则收费。用户类别划分有基于规模的,有基于成立时间的,有基于性质的。比如规模大小,成立时间在免费周期内的,学生团队等,这种策略的产品更多是使用免费来对产品进行推广,或者就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以体现其社会责任感提供的免费服务,同时有益在用户成长后的收费。这种策略不好的一点是相对难以验证用户类别。

采用免费加收费的策略的前提是从开始就界定要从产品本身收取费用,采用这些策略能在一定程度提高收费用户的转化率。策略根植于产品能为用户带来的价值,通过免费的方式更多是让用户通过介入产品来认可产品对自己所带来的价值,同时推进产品持续的发展。

《营销革命 3.0》阅读摘录

1、品牌故事:特征、情节、隐喻

某品牌成为解决社会问题或改变人们生活的某个运动象征时,该品牌就具备了很好的特征。

「趋势」–>「战略」–>「应用」

品牌应当承诺企业业务的不同寻常性,并为消费者提供文化层次上的满意度。好的品牌具有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情节有三种模式:「挑战」、「联系」、「创意」。

建立正确的品牌并生动传神的传播出去。

梅特卡夫定律:在一对一传播的情况下,一个有a名成员的网络效用 = a²。
里德定律:在一对多,多对多传播的情况下,一个有a名成员的网络效用= 2ª。

承诺变革、品牌故事和消费者参与。

2、营销3.0战略之一:向消费者营销企业使命

确定不同寻常的业务
寻找感人至深的故事
激发消费者的热情参与

提出具有变革性的使命;围绕使命构思品牌故事;引发消费者积极参与。注意能带来巨大改变的微小理念,宣传品牌使命就是讲述动人的故事,讲的故事是在隐喻的基础上建立故事特征和情节,故事必须真实可信,消费者增权。

「合作营销」、「文化营销」、「精神营销」

过去60年营销的演变:「产品管理」->「顾客管理」->「品牌管理」

产品管理: 『现在』4P理论(产品、价格、驱动、促销) -> 『未来』协同创新
顾客管理: 『现在』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  -> 『未来』社区化
品牌管理: 『现在』品牌塑造    -> 『未来』特征塑造

3、营销3.0战略之二:向员工营销企业价值观

共享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员工的共同行为,企业应建立起行为和价值观直接联系起来的机制,改变员工,员工改变其他人。

员工的分类

「应付差事型」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见风使舵型」 随大流,并不把工作放到第一位
「胆大冒险型」 把工作视为挑战自我的机会
「专业团队型」 寻找的是团队合作的工作机会
「步步高升型」 寻找的是有稳定发展前景的工作
「建功立业型」 能为企业带来永久影响和变化的机会

『麦肯锡』对员工类型的分类

「追随成功型」 希望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就
「风险回报型」 希望获得最大化的薪金报酬
「随遇而安型」 看中的是灵活的工作方式
「宏伟目标型」 寻求的是为伟大使命努力奋斗的机会

理解员工才能更好的设计特征化体验,能清除与企业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员工,让员工更加团结。员工的特征化体验特征应具有合作性、文化性或创造性。

「闻之不若见,见之不若知,知之不若行」

企业向社区转变,在社区中为促进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所有的决策都是通过投票产生的。

企业文化关乎道德和诚实,需要将共享价值观和员工共同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世界互联,水平化营销等的影响下,企业文化应当具备合作性、文化性和创造性,应当改变员工的生活,同时鼓励员工改变他人生活。建立道德和诚实的形象,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人才竞争优势,可以提高生产率,改善消费者体验,成功管理内部差异。

向员工营销企业价值观与向消费者营销企业使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4、营销3.0战略之三:向渠道合作伙伴营销企业价值观

利润增长点变化促使合作成为必然。

直销模式企业与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保留了全部利润。直销模式会受到市场成熟,消费者选择目标增多等的影响,在某一时刻,利润点变化了,增加利润就需要寻找合作。

渠道合作伙伴是一个复杂的实体,是企业、消费者和员工的混合体。

「企业」 具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商业模式
「消费者」 有被满足的需求和期望
「员工」 向最终客户销售产品,和消费者沟通

渠道合作伙伴的管理:「目的」-> 「特性」 -> 「价值」

寻找渠道合作伙伴应选择与自己具备完全相同的目的、特性和价值的潜在目标。

合作双方应扪心自问是否想实现双赢的结果,良好的合作伙伴应该是水平化的而不是垂直化的,双方都应从中获得同等的利益回报;
合作的双方应认真审视,看对方是否强调质量标准;
合作双方应努力认清对方的价值观,看价值观是否吻合。

向合作伙伴营销价值观的第一步是要了解合作伙伴自身的价值观,企业之间的合作就像两人的婚姻行为:其目的、价值、特征一致。

渠道是企业的文化变革动力:分销企业理念
渠道是企业的创造性伙伴:管理关系

5、营销3.0战略之四:向股东营销企业愿景

成功的企业往往会变得骄傲,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因而转向疯狂增长,当危险的苗头初现时,他们毫不在意,直至失败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如果仍不思悔改,最后只能走向破产。

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两极分化,资源的稀缺)

对企业股东营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他们的投资回报。

提高成本产出率,利用新市场机遇提高销售收入以及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6、营销3.0应用实现社会文化变革

实现社会文化变革
创造新兴市场企业家
努力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7、观点总结

热爱你的顾客,尊重你的竞争对手;
善于察觉变化,随时准备好作出变革;
捍卫你的品牌,永远明确自己的目标;
消费者千差万别,努力满足你的最佳客户;
永远以合适的价格和包装提供产品;
注重传播,努力寻找潜在消费者;
获取、维护和增加客户;
无论经营那种业务,记住你是在提供服务;
学会从质量、成本和交付三方面改善业务流程;
广集信息,慎下结论。

兼顾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盈利经营。

《精益创业》读后总结笔录

从4月21日读完《四步创业法》后紧接着就开始阅读《精益创业》这本书,差不多近2个月的时间,这阅读的效率着实让人蛋疼,不管怎么说好在也是断断续续的于今日读完了。保持持续的阅读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首先鼓励一下自己。

这是一本关于新创企业成长思维的书,主要在丰田精益生产基础上建立的关于新创公司如何能够尽可能的获得成功,为此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与思维。书中的内容围绕着新创企业及其相关活动场景,但里面讲述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日常多种事情的处理。

『新创企业』的定义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人组成的机构,另一部分是在极端不确定的情况下,开发的新产品或新服务。

新创企业的奋斗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创业,创业始于一些愿景,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极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的愿景或者说是idea都是『未经证实的假设』,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愿景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假设,围绕着愿景做周密详尽的计划按部就班进行会导致直到最后阶段才能获得反馈,要么一步登天,要么直接就下地狱。

尽早的验证这些未经证实的假设,使其变成『经证实的认知』,则大大降低风险,越早找到客户,越早知道客户认为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对于创业过程越有利。

通过『开发-测量-认知』的迭代反馈循环可以快速获取反馈,每一次迭代反馈循环过程都是从未经证实的假设到经证实的认知,根据经证实的认知进行调整或者进行转型,这个迭代反馈循环需要快速完成,这就是精益创业的核心。

未经证实的假设包括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迭代反馈循环起始不需要大而全,只要开发能够体现创新点和核心价值的最小化可行产品即可,目的是验证假设是对的。如果核心假设不对,可尽早调整或者转型,如果反馈良好,就可以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迭代。

以小批量可行化产品快速迭代前进能够最大的节省资源,避免浪费,而且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来修正错误。

快速迭代的反馈循环中,要建立真实有效的测量,也就是创新核算,需要一系列指标数据来测量,这些测量的指标要能反映产品特性的变化与业务增速之间的因果关系,搜集基础运营数据,确定核算基线,核算不能核算累计的总数增长,而是要核算增速,比较好的方式是核算同周期内的指标是否是符合上升的预期。

每一次迭代反馈循环结束获取经证实的认知后,有两个选择,继续坚持改进或者转型。

——————书中其他摘录———————

转型列表

(0)放大转型
(1)缩小转型
(2)客户细分市场转型
(3)客户需求转型
(4)平台转型
(5)商业架构转型
(6)价值获取转型
(7)增长引擎转型
(8)渠道转型
(9)技术转型

增长来自何方?

(0)口碑相传
(1)产品使用带来的衍生效应
(2)有资金来源的广告
(3)重复购买或使用

增长引擎

(0)黏着式增长引擎
(1)病毒式增长引擎
(2)付费式增长引擎

书中经典语录:

成功地执行一项无意义的计划是导致失败的致命原因
如果企业费尽心思开发出来的产品没人想要,那么是否按时、按预算完成计划就无关紧要了
没什么比高效地做一件根本不该做的事更加徒劳的了
我们未来的繁荣取决于我们集体想象力的质量

 

《四步创业法》阅读笔记

《四步创业法》是最近在读的一本书,顾名思义,在创业途中,需要做好四步事情,这四步包括“客户探索”、“客户检验”、“客户培养”、“组建公司”。作者Steven Gary Blank称之为“客户发展方法”。

书中从传统产品开发方法作为开端,分析了传统产品开发方法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存在的弊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开始的愿景/创意都是未经检验的,而却对所有的假设都认为是对的。在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哪里的前提下,应用传统产品开发多数会忽略顾客、市场、营销、财务等诸多方面的事宜。

传统产品开发方法

创意/愿景 -- 产品开发 -- 内部/公开测试 -- 正式发布产品

传统产品开发方法在创业中使用存在的问题摘录如下:

01、不清楚顾客在哪里
02、过分强调产品上市时间
03、过分强调执行,忽视探索和学习
04、市场营销活动和销售工作缺少明确目标
05、用产品开发方法指导销售 (产品开发方法框图在销售部门眼中是另一份光景:创意/愿景->产品开发->大量招聘销售人员->组建销售部门)
06、用产品开发方法指导市场营销(产品开发方法框图在营销部门眼中是另一份光景:创意/愿景->产品定位/宣传材料->市场公关/早期营销->品牌推广/创造需求)
07、仓促扩张
08、恶性循环
09、忽视市场类型的影响(现有市场、全新市场、细分市场)
10、好高骛远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以及在产品开发方法上应用技术接纳生命周期曲线理论和鸿沟理论存在的问题,引出本书的主题,客户发展方法。

客户发展法

客户发展方法通过每环节的自循环自检验驱动下环节的工作,在客户探索和客户检验小闭环周期迭代中寻找到正确的产品定位,正确的客户市场,正确的销售模型和流程,正确的产品价值及完成定价策略和渠道策略,通过大流程的迭代使得创业的风险得以降低。

客户发展方法不是抛弃产品开发方法,而是与产品开发方法相互配合,在产品开发方法基础上,对于其进行补充,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创业的目标。客户发展法分为四个阶段,本书也是用这四个阶段来命名为《四步创业法》。

在后续的四章中,本书对于这四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每个阶段的流程。每个阶段的流程又各分为四步,通过各个阶段的四步中需要完成的事宜及达到的目标来持续改善创业过程。最终培养客户、组建公司,跨越创业路上的鸿沟。具体的各阶段流程摘录如下:

Step1、客户探索流程

提出假设

产品假设、客户及待解决问题的假设、渠道和定价假设、需求创造假设、市场类型假设、竞争优势假设

检验有关待解决问题的假设

约见潜在客户、验证客户的问题、深入理解客户、收集市场信息

检验有关产品的假设

第一次评估产品假设、准备产品演示、再次拜访客户、第二次评估产品假设、确定第一批产品顾问委员会成员

阶段小结

小结客户待解决的问题、小结产品功能和产品定位、小结商业模型、判断下一步走向

Step2、客户检验流程

准备销售产品

提出价值主张、准备销售材料、制定渠道策略、制定销售路线图、招聘订单处理员、统一内部意见、正式组建产品顾问委员会

向潜在客户销售产品

物色天使客户、检验销售路线图、检验渠道策略

调整产品定位和公司定位

根据市场类型调整产品定位、根据市场类型调整公司定位、向行业分析师和有影响力的人展示产品

阶段小结

小结产品解决方案、小结销售路线图、小结销售渠道、小结商业模型、判断下一步

Step3、客户培养流程

准备发布产品

制作市场类型调查问卷、确定市场类型、设定首年客户培养目标和销售目标

确定产品定位和公司定位

物色公关代理公司、广泛征集定位意见、根据市场类型调整公司定位和产品定位

发布产品

根据市场类型选择发布策略、选择目标受众、选择信息发布者、构思宣传口号、选择发布媒体、检验发布效果

阶段小结

判断下一步走向

Step4、组建公司流程

客户过渡

根据市场类型准备从天使客户向主流客户过渡、根据销售增长经验曲线准备扩大销售

建立以目标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对CEO和管理层进行评估、建立企业文化

组建职能部门

设定部门目标、设定部门职能

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反应速度

采用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创造有利于信息收集和传递的文化、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

 

阅读服务类产品的思考

阅读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存在的,知识及自我提高往往通过阅读思考得以获取,随着个人电脑普及与互联网技术及移动互联网发展,传统阅读中书、报纸、期刊杂志也开始搬向个人电脑及我们的掌中,于是在这个进程变迁的过程中产生了各个阶段的产物及服务,同时阅读内容的产生也由运营提供,丰富为用户产生内容(UGC),这使得草根自我展示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阅读的内容以爆炸指数进行增长,这个过程的变迁主要体现在资讯类门户,电子书(hlp,chm,pdf),网络连载图书,博客,掌上电子书(umd)等。于是孕育而生了很多各个阶段的阅读服务或者工具,还留存在记忆中如下:

Adobe Reader (阅读pdf的工具)
新浪新闻(新闻资讯类门户)
起点中文网(催生了网络写手及大部分YY作品)
抓虾(聚合内容的个性化阅读服务)
豆瓣读书(发现,同好,笔记、比价,书单…)
掌上书院(umd阅读工具)
Google reader(简洁的个性化阅读服务)
鲜果(联播,读书)
掌阅(掌上阅读)

当然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从日常来看依旧会使用各类工具进行阅读,但常用的目前有Adobe Reader,豆瓣,鲜果,掌阅。从工作上来讲,必要的pdf文档阅读应该还会继续持续,资讯类的门户信息我看不过来,鲜果频道订阅足够我阅读资讯新闻类内容,抓虾貌似火热一阵后就沉寂了,很好的google reader不少时间会受制于强大的GFW而降低体验,鲜果横空出世,可以更换google reader了,豆瓣读书可以通过评价,笔记,比价等服务选择值得阅读的书,掌阅在阅读chm电子书还可以接受,所以最近常用的就这4个。

从阅读需求来讲,我把他分为两类。一类是书籍,另一类是针对各行业的短文、资讯或者连载。杂志对于我来讲很少有这类需求,这里就不谈了。基于这两方面的需求,针对日常使用的产品,相对比较切合个人需求的就是一直很努力的鲜果提供的服务鲜果联播与鲜果读书,就结合现在的鲜果和自己的需求来谈谈自己期望获得的服务。

先来说说鲜果联播,这类基于频道订阅类的阅读通常其内容相对较短,加上日益爆炸的信息量,那么基于订阅的频道或者根据订阅频道的相关性,如何获取有价值的阅读是我首要关注的;其次对于产生共鸣的或者需要留存的内容能够沉淀为一个可供管理的知识库;其三在终端智能设备日趋普及的情况下,各功能的一致性也是比较看重的;其四,以收藏同好之间缺乏基于鲜果的互动与分享。

目前基于订阅类的阅读服务基本上都是以时间线来展示的,由于基于订阅阅读的不连续性,往往会错过有些值得阅读的文章,是否可以考虑类似google或者百度竞价排名广告方式,结合用户行为分析,阅读量,分享,收藏等进行二次内容分析,给用户提供关联性价值比较高的阅读文章,所不同的是搜索引擎提供的是关联性广告(不说百度了),鲜果提供的是阅读内容。

目前的个人收藏在我看来就是逐渐的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从管理方面来说在分类及搜索查询方面应该给予功能的增强,,其在各种终端的一致性一度并未保持同步(主要体现在离线阅读收藏),目前貌似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我阅读的内容都有哪些人也在阅读,我阅读的一类内容都有哪些人在阅读,这些人能够便捷的认识一下,关注一下,顺便再沟通交流一下吗,这些互动应该也是需要的。

对于图书阅读的服务目前渐渐的又由个人电脑,线上或者掌上转入线下,偶尔会进行电子阅读。一般我阅读书籍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1 找到值得读的书 -> 2 哪里购买便宜 -> 3 购买 -> 4 阅读 -> 5 过程中在留白及内容画画写写(记笔记,实践,写文章)-> 6 获取初步知识积累 -> 7 回头在书中寻找解决办法 -> 8 加深知识获取。

按照这个过程来说,目前提供的各种读书服务能很好的解决1,2,3,4,7,8。由于读书服务过程的不封闭性,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心理及专注性,6的效果就很不理想了,再加上目前不能很好的处理5,导致6进进一步的不理想。7能够依托于数字化信息检索要比在书中找效率高很多。

如何解决好5这个比较重要的阅读体验环节是提供阅读服务的我比较关注的,也是比较期待的,毕竟以后的发展来看电子阅读是一种趋势,我也不想抱着有些分量的图书阅读,而且还有存放搬运的诸多问题。

能有一个封闭的阅读环境应该是理想的,避免各种干扰因素;
阅读屏幕最大程度上适应眼睛,降低眼睛疲劳度与对其的伤害性;
能够很方便的在上面写写画画,并能够自动归档;
能第一时间提供电子书购买;
阅读体验的进一步提高(阅读图书管理-包括线下实体书管理(条形码),进度管理,阅读提醒…)

 林林总总的关于阅读服务类的产品写下这么多,当然这些都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出发,也许这些基于个人的看法是极其小众的,但是这些需求确实是我自己很需要的。非常期望提供阅读服务类产品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