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读书

书单推荐 – 2017 年

在 2017 年读的书中,其中的 38 本在我看来是值得一读的,整理出一份书单分享给大家,供朋友们选书时借鉴参考,同时也提醒自己再次阅读它们,按照我的理解简单作了个分类。

社会、人类学( 3 本)

这三本书从不同的时空维度看待人类和社会的变迁,其中《枪炮、病菌与钢铁》时空尺度最大,从 100 万年前到现在,我们人类社会是如何走到如今,为什么征服世界的是欧洲和亚洲的人而不是非洲、美洲的土著,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种群不同的生活方式……读起来比较有意思。而《金翼》通过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中两个家族在大半个世纪中的沉浮,带我们一掠时代背景下的家族变迁与兴衰。《夹边沟记事》记录了一段悲惨的短暂时光,我们可以看看在一个叫夹边沟的地方,知识分子的改造情况,处处透露着心酸、伤痛、愤怒和感动。

小说文学( 10 本)

好看的小说着实不少,好小说能给我们的世界观带来冲击,也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在作者的笔下,人物在构造的背景中栩栩如生,随着场景的转换和事件的推进,作者构建的世界迎面扑来,立体感、现实感严丝合缝,突然就觉得文字在眼前鲜活起来。不太懂小说文学的专业特点,看着爽、故事完整、文笔细腻、人物丰满、坑填的好是我的推荐的理由,上面这些小说满足这些,推荐给你们。

传记( 6 本)

读传记更多是用传记中的人给自己树立一个遥远的参照标杆,主人公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从现实意义上说,可以立传则代表这个人是一个比较杰出的人,在最近读的《原则》中,作者把这类人称为「塑造者」。这 6 本都值得读读。一本是企业传记,《腾讯传》中吴晓波老师借腾讯的企业史梳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脉络,也演绎了腾讯这一路走来的种种,跟《腾讯之道》一起阅读会更好。其他 5 本都是个人传记,我读的大部分跟我所在行业相关,他们确实值得学习。这些人一般极富好奇心,对事情抱根问底,善于思考并能排除一切困难实现目标,动手能力极强,最关键的是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比较宏大别致的梦想。《颠覆者》写的青少年时段篇幅较多,我觉得很适合有孩子的家长看看。

健康科普( 2 本)

《最好的告别》在 2016 年就有人推荐,对于衰老和死亡的话题内心其实略有抵触,买来后一直没有读,在去年年初偶尔拿起翻了翻,这一翻就放不下来了,这本书值得每个人都读一读,每个人在线性的一生中终将走向衰老和死亡,那该如何认识衰老和死亡?在奔向死亡之前,该怎样谱写人生的终章?怎样完成最后的告别?

《肠子的小心思》是 2017 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写的精彩,翻译的也精彩,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读完后相信会对嘴这个消化系统的入口到便便这个出口有个十足的了解,而且读的过程中会很欢乐,浅显生动接地气,读罢会对肠胃构造、肠神经和微生物有直观的认识,会颠覆很多日常中的观点「虽然有些书中给出的数据缺乏依据」。写肠子都能写的这么棒,你值得看看。

工具、社科、思维( 17 本)

最后这些是跟我所在行业相关性比较强的一些工具书和一些引起思维碰撞的书。工具书通过提供方法能让人获取知识,提升技能以便能够更好的为工作提供支撑。比如这几年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那怎么做呢?《刻意练习》就会给你方法;再比如要想学着写字或者文案,那可能《金字塔原理》、《文案训练手册》就会给你提供方法;如果你对设计感兴趣或者想知道什么样的是好设计,书名中带着「设计」的 4 本书会给你一些建议;如果你想了解下「见微知著,观侯知节」,那看看《时间之书》就可以了解下中国古代人民的时空观。

引起思维碰撞的书可以看看行业牛人们都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和这个行业的,这些思考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认知改变和提升,而由认知所形成的心智最终会投放到真实世界影响我们的行动,近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逻辑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如想简单了解一下,《简单的逻辑学》还是可以的,就是翻译的略不美。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有其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才是心理学》可以看作心理学的方法论,略专业。

如何从波动和不确定中受益或避免损失,这就是《反脆弱》,书中有不少地方没看明白,但逆向思维是值得学习的。如果想让我们的思维向未来迈一迈,可以看看《必然》、《未来简史》和《超级智能》。如果想在互联网和个人管理方面开阔一下视野,可以看看曹政写的《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和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创新者的窘境》是对创新的思考非常有洞见的一本书,以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是会面临失去领导者地位的窘境剖析创新。这种窘境根植于其运作良好的企业所构建的「价值网络」,这可能就是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描述的企业的「基因」。面对这种窘境,作者梳理了阻碍突破性技术的原则和框架,或许可以利用这些原则和框架避免窘。

以上是 2017 年我的推荐书单,希望能为你选书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2016 年阅读回顾和我的书单

每年年底或第二年年初都会记录一下阅读的书单,这个行为开始于 2014 年初记录 2013 年的书单。以前记录后会放到自己的博客上,从今年起放到这里。翻了一下博客,比较尴尬的是并没有找到 2015 年的记录,在这篇略作补漏。做这个记录是形成阅读的轨迹,在一年结束后方便自己对阅读的回顾,如果恰巧我觉得不错的书你看到后读了也不错,这会让我很开心。

简单回顾

下面的图是我的阅读轨迹图,在 2016 年一共读了 88 本书,其中实体书 7 本,81 本是通过微信读书阅读的电子书,实体书占不到 8%,阅读的书较去年增加一倍多,电子书阅读总时长为 711 小时,平均每天阅读时间接近 2 小时。比较大的变化是在以电子书作为阅读主要方式后,阅读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得益于阅读的便捷性,每天总是可以抽出时间读一会,累积下来就很可观。

readtrajectory

我自己大致上分了分类,共分为 12 类,其中以经济管理类看的居多,近两年没有读过纯技术开发类的书籍,从 2017 年起应该增加这种类型的阅读,阅读纯技术开发类的书,在目前对我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有块级的时间来进行练习实践,实际上这两年并不太具备这样的块级时间,2017 年尝试能否做些调整以适应碎片时间段状态下的开发实践。

以上大致就是我 2016 年关于阅读的回顾,下面是读完后我觉得不错的书,供参考,最后有整个年度读的书的完整书单。

读着不错的实体书

实体书中《故事》与《大教堂与集市》是非常不错的两本书,《故事》以电影剧本讲述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大教堂与集市》讲述的与开源运动有关,如今开源对软件开发与互联网已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处在这个行业的我们应该一读。如果你想站在当下看看未来,可以读读《机器危机》和《人工智能时代》,通俗易懂。

读着不错的电子书

电子书读着不错除了书本身以外,排版和内容编辑上有很大的影响,在刚开始读的时候有不少书错别字还是不少的,而且有些书指出有图但是并没有,有摘要的以点划线隔开等等诸多影响阅读的因素存在,但随着对微信读书的使用,慢慢这些情况都在变好,下面的列表中是我读着不错的电子书。

《思考,快与慢》 《沸腾十五年》
《一九八四》 《习惯的力量》
《独裁者手册》 《动物农场》
《乡土中国》 《零售的哲学》
《浩荡两千年》 《腾讯之道》
《商业的本质》 《赢》
《演讲的力量》 《父与子》
《人生有何意义》

按不同分类的全部书单

对 2016年所有读过的图书简单的分了一下类,一共分了 12 类,排名不分先后,列表如下:

艺术(1)

《故事 :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历史(2)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旧制度与大革命》

哲学(2)

《清醒思考的艺术》

《人生有何意义》

经济管理(25)

《思考,快与慢》

《沸腾十五年》

《微信力量》

《微信思维》

《动物精神》

《病毒循环》

《如何改变世界》

《习惯的力量》

《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

《番茄工作法图解》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物流信息系统》

《零售的哲学》

《另一个欧洲》

《产品经理手册(第4版)》

《浩荡两千年》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

《腾讯之道》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创新者的思考》

《从零开始做运营》

《商业的本质》

《赢》

《游戏改变世界》

《生活中的经济学》

文学(16)

《乖,摸摸头》

《尘埃落定》

《边城》

《一九八四》

《一花一世界》

《动物农场》

《悟空传》

《瓦尔登湖》

《时间移民》

《一个人的朝圣》

《文化苦旅》

《唐诗三百首》

《丰乳肥臀》

《输赢》

《檀香刑》

《闲暇处才是生活》

政治(1)

《独裁者手册》

传记(3)

《微信帝国:张小龙的内争与外伐》

《毛泽东传》

《四十自述》

科普(7)

《时间简史(普及本)》

《计算机:一部历史》

《识茶·泡茶·品茶:茶道从入门到精通》

《奇点临近》

《大教堂与集市》

《机器危机》

《人工智能时代

社科(7)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

《乡土中国》

《深度学习的艺术》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技术及应用》

《季羡林谈写作》

《版式设计法则》

《物种起源(经典超译本)》

医学(4)

《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

《药店生态位》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知识问答》

心理励志婚恋两性(17)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开放的智力》

《拆掉思维里的墙》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

《演讲的力量》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梦的解析》

《当下的力量》

《人性的弱点》

《主宰演讲台》

《凸法则》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

《秘密》

《力量》

《魔力》

童书(3)

《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少儿版)

《西游记》

《父与子》

补漏 2015 年读着不错的书

《人类简史》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数学之美》 《创业维艰》
《从0到1》 《联盟》
《学会提问》 《文明之光》
《简约至上》 《万历十五年》
《重新定义公司》 《增长黑客》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我的推荐:4 本值得一读的书

又到周末,这个天气适合窝在家里读书,最近读的一些书中,有四本是值得推荐给大家的,如题图所示,分别是《商业的本质》《腾讯之道》《机器危机》《人工智能时代》。前两本有助于我们学到如何经营好一门生意的若干手艺,后两本的作者则带着我们窥探了一下未来,站在当下思考未来,有助于我们选择从哪条路走向未来。四本书都是通俗易懂的,基本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适合各类人士阅读。

recommend_books_01

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韦尔奇老先生最新的力作,这本书有可能是韦尔奇先生的封笔之作,整本书分为商业、团队、职业管理三部分。商业篇开篇从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运动,目标是为了「赢」开始,对于企业经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有具体的如如何提高协同力,五张幻灯片制定战略,也有针对对企业的增长、全球化、财务、市场营销、危机应对等若干领域内的问题。商业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围绕着商业篇中企业经营的各方面在团队篇给出了如何提高领导力,建立卓有成效的团队,如何管理三种人的方法。在职业管理篇中韦尔奇先生从生活和人生的角度来思考职业,其中找到自己「命运之域」,看待创业,平衡生活与工作,应对事业低谷等对每个人都很有用。这本书值得经常读读,并尝试在实际中进行实践。

腾讯之道

从QQ开始模仿ICO开始,很长一段时间腾讯都被视为产品的抄袭拷贝者,在那段时间里网上热心的网友针对腾讯的产品线做了一张对应的被抄袭的产品的图片,图片在互联网上流传,并随着时间图片逐渐加长,这段时间行业对于腾讯的评价是相对比较不好的,直至3Q大战(奇虎360和腾讯)开始转折,近年来越来越好,无论开始怎样,现在的腾讯确实值得很多企业学习。腾讯之道这本书站在腾讯的内部视角从战略、创新、管理、文化、用户、员工、产品、运营、研发对于腾讯的经营进行复盘总结,可能过于完美或略有夸大,但值得品读与学习,当经营中的一切(无论对内对外)均以「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为基础开展工作时,无疑这个组织是强大的。

机器危机&人工智能时代

当发现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以指数快速增长时,突然感觉这个世界的运行也快了许多,从手机开始「智能」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种类日渐增多。这两本书都是跟人工智能有关,但读起来不生涩,通俗易懂。两位作者带着我们就人工智能这方面提前窥探了一下未来,两位作者均认为未来智能机器的普及及大规模应用会导致系统性失业潮,并会对市场经济造成结构性冲击。也就是说会有很多的工作被机器取代,财富差距加速扩大,失业潮导致消费力下降,需求下降,最终经济陷入萧条。看到未来这些惨象,回过头来作者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方面两个作者给出的解决办法不完全一致,但都涉及资源的再分配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时代》这本书写的更细腻一些,里面的很多案例很鲜活。推荐阅读这两本书,在思维上提前进入未来。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参与感》读后感

昨天晚上等孩子睡觉后,开始阅读《参与感》,看了一半,今天趁着孩子午睡,看完了剩下的另一半,看完后有些感触,随手写写,算作记录。

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开始说起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近些年阅读的书中最好的一本,其排版、插图让人读的很轻松,段落首行不缩进与行间距与段间距让我恍如在电脑、平板或手机上阅读,形成了很好的多设备统一。可能只是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毕竟常见的中文文章中是要求段落首行缩进的,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首行不缩进看着整齐划一,而且在略显小的屏幕尺寸中,首行缩进会显得有些不协调,这可能是我自己的感觉。

这方面平常要多注意一些,尤其在进行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运营过程中,内容的排版应该是用户打开后首先呈现在眼前的,一个整齐的、简洁的,配图与内容高度契合的内容相信会带来印象的加分。但是经常看到却是内容非原创的不说,排版同样很凌乱,图片与内容中的文字不一致,比较典型的有在一个地方显示「登录」,在另一个地方显示「登陆」,类似这样的真有不少,这些真应该改改了。

再说说这本书,这是一本最近比较火的一本书,但是一直都没买来阅读,直到公司买来让大家都看看,这才在周末用了两个大块时间来读一读。我不太爱购买这类的图书,其原因之一其公司太火,有很多研究其公司的机构,书中所说的也不会太脱离这些研究的范畴;其原因之二是自己说出来的大部分是针对过程的总结性东西,往往会只讲招式,不见心法。

在读这本书之前,回忆了一下可能大概说到的地方,结合这两年各种大咖大谈特谈的互联网思维,开看,一边读一边觉得似曾相识,非常符合预想,但距离感颇远且都漂浮在空中,营销打法、产品、设计、传播…… 这些都是最近几年大家在谈论的,但却很少有人做到,或者说都很少真的开始做,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最近几年都知道玩法变了,用户变了,变得更有话语权了,要参与感、要归属感、要对话,但在实际操作时呢?有哪个真正的开始举起手术刀先来给自己开开刀,更多的时候只是想获得一个数字,急功近利。

读完后又重温了一遍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的方方面面,同时获得了不少的新名词与法则,这些给人更多的就像是武功招式,就像独孤九剑,你知道破枪式、破剑式、破箭式… 但就如何修炼这些招式则不知道,当然就算知道也不一定适用自己。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产品或者企业,探索一些真正的跟用户一起共同完成产品演变的方法或者法则。

这本书感觉最好的内容是最后的笔记部分,当然整本书也非常有价值,将手头的产品跟书中的每部分进行关联思考会带来一定的思路,如果说整本书在各部分只讲一个点「MIUI是如何找到100个初始参与者,如何一年到50万」这中间想来不会如书中那样简单,这些过程是如何思考的? 讲完这一个点后再扩展在后面将其他部分再谈谈,或许价值更大。就如书中归纳的三三法则,这本书应该归属于内容战略中的产物之一,也是小米生态圈中的产品之一。

每一个企业的成长之路都是唯一而不可复制的,换一批人同样的做法不一定就能达到同样的高度。我想每个企业都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法则,并随着每一波浪潮不断的修正,不断的修正属于自己的法则,在能够建立法则之前,我们还是努力先找到属于自己的开始之路。

当自身的经历跟努力齐头并进,当恰当的时间身边聚集起互补的人,当找到一个点做出单点的爆品,当找到初始的梦想赞助商,也许随后的进程会推动你不得不大步向前迈进,真到这一步想想就令人激动跟振奋。在这之前,寂寞和各种不理解会一直伴随着你一路前行,这也是修心之路,在耐得住寂寞的同时勿忘初心,你要时刻问一问自己能坚持多久。

最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思索去年大半年负责的产品,基础部分有些重「zhong」了,没有保持简洁性,起步的想法有些高了,尽管走通了整个预期的流程,并在此之上构建了几个应用,但回过头来看看,就这个阶段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驾驭这种模式的持续前进,反而延长了尽早进入寻找梦想赞助商的阶段,同时也没有做好选择切入的哪个点,在初始的定位上存在问题,是要好好的做做调整,从单点的产品开始,将基础部分变轻,再变轻,甚至基础的部分为什么就不能做出一个单一的简洁产品?这些可能是读这些书最大的收获,但至于怎么做,还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不过较之以前思路越发的清晰了。

在此要感谢在公司「景安网络」的这大半年经历,传统的加上个人野路子的产品思维方式与公司领导言语中流露出来的思维在碰撞中有不小的变化。尽管我不太认可公司是一家完全的互联网企业,但我确实开始逐渐进入互联网领域了。

红衣教主互联网方法论阅读总结

在阅读红衣教主互联网方法论前,正巧发生了一件被公司有关部门定义为黑天鹅事件的事件,当然我也是身处事件中且受到事件本身波及,随后公司有关部门列出三个问题,期望能够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先来罗列一下问题。

Q1: 站在CEO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对这次事件的干系人作出这样的惩罚?其目的是什么?

Q2: 我们的团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Q3: 互联网世界里,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在国庆放假前读完这本书,还是挺有收获的,有必要梳理总结一下,以供日后进行参考与修正。先来说说对于整本书阅读后的总结,再尝试对问题进行回答,当然这些仅代表个人的想法及思路,希望能与大家交流共同进步。

不说其他的,在做产品或经营公司的人里面,红衣教主是我敬佩的人之一,另一个是史玉柱,同样推荐看看《史玉柱自述》,有些跑题了,言归正传。

从红衣教主的互联网方法论中,可以理解为商业链路和产品链路,商业链路通过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来形成完整的通路,产品链路通过在产品点线面的创新、极致化、体验作为商业链路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发展。

要先用户再客户,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用户要有足够的规模效应,没有规模效应则不会产生付费的客户,这是互联网时代的赚钱模式。免费、极致的体验、口碑是吸引用户的三大杀器,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推广模式。

整个书分为四个部分,整书始于价值观,然后宏观概括了互联网的世界,接下来以用户之上、颠覆式创新、免费时代、体验为王这四大互联网产品法则作为重点展开论说,最后归纳互联网方法论。

整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都是一些很直白简单的话语,很容易理解,文字排版比较适合阅读,每节篇幅都不长,但都深入浅出的表达了观点,仔细想想,让人信服,如果将本书作为产品,对用户来说是一款好产品。

从三个互联网价值观说起

看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力,要看是不是敢想敢干,这是老周的第一个价值观。

对于个人,很多时候会突然冒出一些想法,在适宜的场合也会将这些想法说说,但大多数往往是说说,停留在想跟说的阶段,一段时间过去以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如果能够再前进一步,说不定会豁然开朗。对于企业来讲,敢想敢干往往也体现了整个公司团队的执行力,很多时候想了,会议也开了,行动的时候强差人意,久而久之整个团队就显得疲沓,战斗力下降,最终变成负反馈。以后在冒出想法的同时要勇于迈出行动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在互联网中,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个极致的产品改变世界来的彻底,这是老周的第二个价值观。

在这个人人想要改变世界的年代,这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超级敢想的目标了。虽然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依靠产品来改变世界,但是经过降权后我们能做出改变一部分人生活的产品,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生活的不便。更多的应该是体会做产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的产出能够影响到一部分人,能够改变一部分人的生活,这样的过程是有价值的。

要与众不同是老周的第三个价值观

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基本不存在蓝海领域,在到处是红海的互联网世界中,同质化的产品很多,虽然在整个产品形成的长尾中都有机会,但想要脱颖而出一定要找不同,进而做不同。要做与众不同从两方面进行可能会有帮助,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逆向思维,不要盲目随大流,跟时髦,更多时候需要在大流与时髦中逆向看一看,是否能找到具有价值点的不同;其次就找到类同中的差异化,跟别人不一样才能更加具有存在感。

互联网世界

顺应趋势,不仅是互联网世界,世界的每种组织或个体如果在趋势到来之际,不愿做任何改变,最终都会被边缘化,被淘汰,国家如此,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趋势一旦爆发,进行非线性的发展,这种无形的力量产生的雪崩效益会摧毁一切不愿改变的力量。在一波浪潮来临时,我们只有顺着浪潮,才有可能站在浪尖。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趋势来了也就来了,当然我个人也是这些大多数人之一,看不到趋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趋势从积蓄到爆发应该是一件黑天鹅事件,满足事前不可预测性,影响重大,事后又可解释的黑天鹅现象。现在的时代相对要好点,毕竟相比之前的信息的不对称来讲,现在可以说是信息过载,能够观望到只言片语,自己能够做的就是投身其中,在生活中多多观察。

黑天鹅、混沌理论、蝴蝶效应,将一个小的产品做到极致,其可能产生巨大的效应,而好多这样的产品在事前都是不可预测的,有时是无心插柳,书中以杀毒举例,其实更形象的应该是360安全卫士这个桌面产品举例更好一些,互联网中的黑天鹅还有很多,有正面的黑天鹅,也有负面的黑天鹅。正面的黑天鹅事件能让我们的人生获益匪浅,因此要想办法将自己置身于正面黑天鹅事件影响下,这就要我们平常需要在诸多方面进行储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般来讲,负面的黑天鹅事件发生的非常迅速,一般都是呈现毁灭性,毁灭比创造更容易。

无论是自己的收入、产品的销售、人的知名度、互联网的搜索关键词、人的生命体征、股票价格等等我们生活中的众多事件,都可能是黑天鹅事件,在过去的若干天之内发生的变化不大或者具有一定的趋势,当你以为事情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就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坠落一样自然,但当到了若干天的第二天,一个过去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发生了。

宁愿自己推倒自己,也不要做悲惨的火鸡。如何能够避免做火鸡或者说如何面对黑天鹅现象呢?个人的感觉首先要勤于思考,保持持续提升自己的动力,多用反向思考来求证,在改变历史进程的黑天鹅事件中,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在生活中还是能够有一定作用的,比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起床后捯饬的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去上班了,然后发现自己失业了,这没关系,已经长期持续储备提升的你分分钟就能找到下家不是,说不定薪资还能翻倍。

随着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深入,对行业的颠覆与互联网思维是很火的热词,各路大牛都在解读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很赞同老周的观点,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回归常识的思维方式,是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自然演进的产物,被颠覆就像电灯取代了煤油灯那样,互联网中流动的是0跟1,是信息,其根本是利用这张大网向用户提供服务,也没有什么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分。

信息时代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了,过载的数据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使得人人都有很强的辨别力,其话语权、知情权、选择权也更强了。甚至在过载的数据洪流中有时候也会迷失,这时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好者的意见就会很重要,这也是最近社区营销、粉丝经济持续走强的原因。

消费者发生了变化,产品同样也得改变,产品体验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如何能够给用户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做产品要多考虑你的用户是谁?用户用你的产品遇到了什么问题?竞争对手有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些地方我做的不好?我怎么才能做的更好?这些都做好后我还能为用户做些什么?用尽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考虑问题,要简单,要娱乐,产品要符合人性,符合人的贪嗔痴。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产品的的核心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商业模式是寻求需求最强烈的用户群,用聪明的方式接触用户,打磨产品。完整的商业模式应该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以前直觉上一说商业模式就想到的是怎么赚钱,商业模式不等同于赚钱模式。

产品模式要围绕产品是什么?产品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产品解决了哪类用户的问题?能不能更便宜/免费?能不能在简单点?有了产品模式后,依据产品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及适用的用户类别确定用户模式,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圈地,圈地中跟用户打交道,正真了解市场,了解用户需求,不断调整、改进、完善,形成正循环,当圈了足够的地后,就可以开始宰羊了。

用户至上

在互联网经济中,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上帝。“用户是上帝” 就是互联网世界中的信条,在互联网上你会看到很多东西不仅不要钱,而且质量还做的特别好,更有甚者还有倒贴钱欢迎人们使用。从1999年门户大战及泡沫破灭到现在,用户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用户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只有有海量的用户,同时为用户创造了价值,这时候才能在此基础上寻找盈利模式。

互联网目前常见的盈利模式有三种,一种是通过互联网买卖东西,可以归纳为在做电子商务,第二种是通过广告的方式获得盈利,第三种是通过增值服务来获得盈利。

如何才能用户至上呢?互联网产品的本质就是为用户服务,所以对于产品应该由用户决定一切,要打通用户跟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通道,通过产品多轮的迭代更新来不断切合用户,将每一次的迭代与改进构成当次商业模式的闭环,并形成前进的正反馈,与用户要对话而不要告知,对于产品来讲要多做减法,找到一个痛点,打造极致。

体验为王

时间往后退20年,当时购买产品或者使用产品基本来源于“权威”,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信息传递覆盖面越广,越频繁(像电视、报纸、电台)我们觉得其越可信,信息传递的品类有限,所以当时的人们在选择产品时比较类同,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人的个性化也不那么强。各类榜单是相对比较让人可信的来源,也容易制造热点。互联网普及后,信息的多渠道来源构成了产品的长尾市场,游戏规则变了,比较、多渠道沟通使得人具有更多的选择权与主动权,也越来越有话语权,在红海中同质化产品泛滥的今天,从有到优,又能凸显个性的选择过程中,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就是用户体验。

产品或者服务做到好,好到超出了用户的预期,用户就会愿意在网上分享,为你的产品创造口碑,这算是免费帮你做广告了,再进一步会成为一种社会话题,好的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时能够感到你的存在,这也意味着产品产生了价值。

体验的基础是用户的需求,从细节中来,简单好用是核心,体验要考虑使用场景,体验要贯彻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聚焦你的用户需求,追求极致。苹果公司通过打造极致体验的产品重现定义了手机,小米用对产品参与感的体验形成了社会性话题与粉丝经济,青岛海景假日酒店在离店免费提供热毛巾、送机场服务的体验让我这么多年都还记得他,360杀毒用简单好用的体验颠覆了杀毒界。

颠覆式创新

在互联网上,颠覆式创新非常多,也发生的非常快,有用户体验创新,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听到的更多一些,主要集中在将很贵的东西,想办法把成本降低,甚至将收费的东西变的免费。而用户体验创新是将复杂的事情变的简单,将笨重的东西做便捷。对于发明创新来说,这个比较少见。

商业的本质是“解放人性”,主要是解决人性中贪图免费与懒惰的特性,颠覆式创新是对人性的表达,也是屌丝逆袭的途径。颠覆和破坏是打破平衡,创造新秩序,是社会与文明进步的根源之一。

创新是最近几年听到的词语中比较多的一个,创新对于企业的好处无用多说,一个始终持续创新的产品有利于始终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也是公司产品有别于同类产品的壁垒,创新越多,壁垒越高越厚。

创新点可能产生于商业模式的任何一个环节,从产品,用户出发,多一些逆向思维,不要重复制造轮子,该使用拿来主义的时候就要拿来。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企业持续聚焦积累的。企业也应该形成鼓励创新的机制,而且要从上到下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除了自身的产品用户之外,有很多时候创新来源于对竞争对手的聚焦,而且是竞争对手兼顾不到的但很重要的地方。

免费时代

也许还停留在上世纪免费的推销手段的“免费”之中,但在互联网时代,免费真的到来了,免费针对长尾商业模式进行了延伸和扩展,免费是未来的一种商业模式,产生于互联网。免费的商业模式有三种,分别是直接交叉补贴,有点类似买一送一,或者买产品送服务等。三方市场,用户免费,第三方付费。免费加收费,如基础免费,增值付费,限时免费,限定用户数免费,限定领域免费等等。

在互联网上,巨大的用户群作为基础分摊了成本,使得边际成本趋于零,这样使得免费成为可能,用户群中少许的用户转成客户即可实现盈利,所以互联网经济中强调的首先不应该是如何获得收入,而是如何获取用户。如果仅仅考虑怎么赚钱,简单的认为只要有互联网技术,有互联网作为分销、推广平台就能盈利,这样很容易失败。

也不能一味的为免费而免费,免费的前提是要有新的价值链支撑,毕竟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在免费时代,在需要延长价值链时可能会产生转型与跨界,转型与跨界往往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与失败率,在企业内部要培养容忍失败的氛围,同时鼓励创新,也可以通过合作与融合培育突变的基因,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不具备的能力。

互联网方法论

成功始于微末,从小处着手进行微创新,贴近用户需求,贴近用户心理,小步快跑,快速打击,不断试错。不要上来就平台化思维,这点目前负责的产品就有些犯了这个毛病,做了几个月后有些感触,平台化思维下的产物需要的资源规模较大,而且向外散发的支线相对较广,这样在有限的资源下就很难面面俱到,而且在目标用户还不是特别明朗的情况下,相对的试错成本就有些高了,这部分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用户的口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衡量创新的标准之一。创新需要土壤,要容忍失败。要具有与众不同的精神,要具有产品经理的精神,要具有用于颠覆的精神。

如何打造一款互联网产品?首先,我们的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要能打动用户的心。其次,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第三,要学会专注于极致,产品上要学会做减法,将一个点做到极致,并用这个做到极致的点来刺入市场。

好的互联网产品是让用户离不开的产品,要学会放水养鱼。好的体验要处处留心,做产品需要有“现场力”,要区分强需求和弱需求,像小白一样思考,做产品要有一颗强大和粗糙的心,要没心没肺。

团队,在这个讲情怀的年代,一定要向团队灌输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要不以发财为目标。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态度,就看如何理解工作,工作其实可以理解为“创业”,创业不是说非要注册个公司,自己单干,做一个说一不二的老板,如果想明白工作同样也是为了自己,而不是感觉为别人打工,这也就是创业,是需要一个更为积极、更为明确的工作态度。作为公司也要想着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要将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行业内正常的人员流动能够引入新的思维,能够促进团队的提升,但要做好新老交替的问题,要始终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企业的组织架构要依据具体的企业具体对待,从信息的流转上来说组织架构扁平化有利于减少传递成本,降低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扁平的网状结构与矩阵结构都可达到这个目的,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偏技术的团队小儿美,技术团队渡过磨合期后开展工作的主要成本是沟通成本,会随着团队规模成级数增长,也业务或项目构建小团队相对会提高战斗力。


Q1: 站在CEO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对这次事件的干系人作出这样的惩罚?其目的是什么?

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发生这样的事情体现了公司团队执行力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或者说有一定的苗头,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尚且如此,再往下呢?中层管理人员应该是企业的具体执行层面的发动机,说明发动机组出问题了,相信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做出这样惩罚的目的应该是进行溯源,找到问题根源,改善目前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从个人来讲要快速的贯彻落实任务,要提高主观能动性及效率,从整体上来讲应该梳理现有执行的流程,看看是不是能够形成规范的流程,并持续的改进这个流程,并在整体上推广,毕竟随着公司规模增大,简洁明晰有期限的执行流程还是很必要的。

就这次的惩罚来讲,是否达到了目的?就个体来讲会在以后时刻保持警醒,但对于整个团队来说则未必,至少从目前来看,团队层面上依然没有就此事件及其相关性寻找问题并作出改进汇报,作为CEO,可能希望有一个团队层面的改进汇报,至少要清楚哪里出问题了。

Q2: 我们的团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团队或多或少有一些大公司病,公司经过发展趋于稳定,处在所在区域领头羊地位,缺乏激情,相对抗拒变化,按步就班也能工作的不错,踢一脚动一下,当然未必有这么严重,但确实很少看见主动出击,更多的是在防守或者坐等客户上门。

Q3: 互联网世界里,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这个问题我还回答不了。时刻保持激情,能够推进主营业务快速发展的团队应该是互联网世界所需要的团队,但这跟没说一样,团队的建设也需要不断试错,以自身的业务和企业自身的文化、基因出发,朝着最适合企业自身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