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读书

推荐 4 本书:2024 年第 3 季度中读到的好书

国庆一个假期过去不说,又过去了两周,才零零碎碎的开始回顾上个季度读的书,着实惭愧。在 2024 年的第三个季度里,我一共读了 13 本书,照例回顾一下读过的这些书。

在读的这些书中,大概来看分属教育、科幻、神话、编程、传记、人文社科这些类别。

其中教育两本,分别是《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 初中篇》和《儿童读写三十讲》。

科幻读了一套《太空漫游》,共四本。

神话读了《北欧众神》。

编程和运营读了《JavaScript入门经典(第7版)》和《企业私域增长实战》。

传记读了李飞飞的个人传记《我看见的世界》。

人文社科读了三本,分别是《10x Is Easier Than 2x》、《在峡江的转弯处》、《国家的贫困与繁荣》。

读完这些书在豆瓣上标注的时候,我给两本书打了 5 星,分别是《我看见的世界》和太空漫游中的《2001:太空漫游》,另外两本《在峡江的转弯处》和《儿童读写三十讲》我打了 4 星,这 4 本「其实不是四本,太空漫游那一套都可以读读」是这次推荐的的,推荐的书放在最后。

本季度读完的最后一本书是《国家的贫困与繁荣》,这本书的书名起的很大,在读之前看书名觉得会比较系统,实际上这本书是一个个的小故事,看着应该是作者的一篇篇专栏文章汇集后形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一篇篇文章可读性还是蛮强的,能让人读到很多国家经济状况的一面,但在讲述书名涵盖的主题上则太单薄,通过一个个财经小故事给经济下一个简单的答案我觉得挺糟糕。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很多国家的目前经济状况有概要的了解,另外有些地方会引起自己的进一步思考,比如作者在书中说到的自由贸易是随着英国军舰走向世界各地,那这个自由贸易体现在那里?再比如作者写到古典自由主义的名言「如果货物不能通过国界,士兵就得越过国界」等等,这就会让我对古典自由主义有些好奇,以后可能会看看。

读《北欧众神》这本书是因为孩子读完后顺手也看了看,这本书我读着不太行,用 16 章把北欧神话中的众神进行了概要的介绍,大体上对于北欧神话体系有了概要的了解。读完的整体感觉是众神的世界是黑暗和压抑的,一个个的神也是挺黑暗和悲催的。后来问了问孩子,他说让我买这本书他是要跟《龙族》中写的对照一番,我不知道他想对照什么,我也没读过《龙族》。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初中篇》是挺有意思的一本小书,这本书带我回顾了一下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作者利用在二次方程、函数和勾股定理中的应用解答解释的挺通俗,学生读读可开拓下思维,但跟国内的初中数学还是有些区别的,咱们讲的要多于这本书的内容。书中最后对于微积分的通俗解释读起来一般,但能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企业私域增长实战》这本书介绍了私域的方方面面,从顶层设计、营销、团队、计划及落地、获客、裂变、服务、管理、转化、复购十个章节对于私域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你怎么做,知识点密布、流程图展现,甚至还包括工具的具体操作使用,并配以相应的案例,可谓是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也可能面面不那么俱到,私域运营本质上是一种客户关系的综合管理,是企业与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之间关系互动的管理。

借着翻译坑坑巴巴的读完了《10x Is Easier Than 2x》,要想有 10 倍增长,就要专注于核心,不断做减法,也就是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最核心的地方,二八定律无处不在。另一个极大的感触是这本书作者用 2x 的增长演绎了 10x 增长,真啰嗦。

如果要选一本 JavaScript 这个编程语言的入门书,《JavaScript入门经典(第7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本书对新手入门比较友好,其实从它已经出到第 7 版就可以看出来这点。

本季度有 4 本书是比较推荐的。

这本书是李飞飞的个人传记,我读着是非常喜欢,书中的文字文艺气息十足。从书中可以读出勇气、满怀热情的执着,向着北极星坚定不移的迈进,李飞飞看见的世界精彩刺激。

从现在回过头来看,在那个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长作出出国的决定还是很需要勇气的,而从家长的内心来看他们也是有追求和向往的,希望什么和排斥什么也是分明的。不同的家庭,不同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做出的决定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这一家子的决定让一个女孩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而她在舞台上也演绎着自己的精彩。

有勇气又能迈出脚步确实是挺难做到的,这方面我就只能仰望了,对她们一家子在异乡奋斗的种种挺敬佩的。

读传记,能不断地观照自己,看一看那些优秀的人是怎么成长和走到她们当下的位置的。她们在各个阶段面对各种挑战时是怎么应对的等等,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几年AI比较火,李飞飞刚好在这个领域耕耘,书中对此自然不吝笔墨,看一看在局内的人怎么看待AI和怎么讲述AI相关的那些人那些事也是很有收获的。

回顾到最后,我脑中出现一幅画面,一个女孩在母亲「这就是你想要的吗?」这句温柔而坚定的话语中朝自己的北极星不断地前行。

忘记是哪位朋友以前推荐过《儿童读写三十讲》这本书,突然想起来就从书架上拿下来读了起来,读了几章后看到微信读书上有电子版的,趁着碎片时间断续地读完了。

如果你认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自动化的读写能力」这个观点,又很关注孩子的学习,那么这本书值得一读。虽然这本书的行文中可以看到其背后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课程团队的影子,但书中提出的观点和方法我很认同。

我的认同主要基于两点,其一是书里给出的方法比较系统,读完以后会对儿童读写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尝试实践,看看能否引导孩子早日达成读写的自动化;其二是这本书也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在孩子碰到具体问题时,可以翻到对应章节寻找解决办法,比如孩子要写日记,要写评论,要写读后感怎么做?孩子在读绘本,读童话,读经典又该注意什么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书中寻找方法。

我想只有家长对于面对的问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后,才可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只有家长知道可供前行的路径都有哪些,才能选择要行走的路。我想这样可能才能缓解无处不在的焦虑,一味的去上补习班不但费家长而且费孩子。

这是亚瑟·C·克拉克写的很经典的科幻小说,我之前只是听闻而没有读过,读这套书是孩子前阵子让我购买了一些书,其中就有这套。我读完《北欧众神》顺着就读了起来,这套书确实经典,我个人尤其其中的第一本和第二本,也就是 2001 和 2010 这两本。

这套书带我来了一次奇妙的太空之旅,克拉克构建的故事很有想象力,读起来也很有画面感,在追寻外星文明的过程中,引入了很多对于人的思考和对于科技智能的思考,上世纪 70 年代就能讲这样的故事着实厉害,厉害的同时也给现在读它的人一个对比当下的场景,很多书里描述的已然成为现实或者正在成为可能,看完这套书后,那块黑色的大石板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读完书后看了《2001:太空漫游》电影,看看另一种媒介是如何诠释克拉克的故事,围绕飞船内外的部分看着挺好,电影中抽象的部分比如进入星门看到满眼的星星那部分看着一般,观影过程比较压抑,画面就在眼前,但不及文字带来的画面感,我有时候在想,这种压抑是不是就是在太空中的感觉「孤寂」。

这本书在网上挺火,是陈行甲的自传性质的随笔,大家可以到网上看看,我记得好像人民日报还推荐过,最好能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一个实权正处级干部在任上的日常生活,当然这只是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可以朦胧地了解一下体制内地处一方的日常运作,一窥各项事务的一角。

除了体制内的回忆,书中的亲情和爱情也值得一读,读起来会觉得有些不真实,不真实源于它几乎的完美,太罕见了。另一方面值得一读的是贯穿在陈行甲各个阶段中他做事的风格和方法,比如在清华求学阶段的学习、比如在美国对农业的调研等等。

陈行甲令人敬佩,体制内有多少「陈行甲」?想必是少的,因为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孩子们了解大脑的科普书,我读的津津有味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们了解大脑的科普读物,我读的津津有味,接下来准备让孩子也读读。

书中图文并茂,图并不是大脑的结构图,而是配以内容可以让人想象的图片,加深对读到内容的理解。

整本书读起来比较轻松,以问题作为标题,然后作答。书里没晦涩的文字,比如大脑皮层负责思考、学习、感觉、阅读、品尝…,做这么多事要面积大,所有它以褶皱的方式存在;脑袋里有三层脑膜摸起来像皮革;我们的大脑有多重(成人1400克),哪个动物的大脑最重(抹香鲸5倍于人,有南瓜那么大);组成大脑灰质的神经细胞大约有500至1000亿;海绵是没有大脑的动物…

除了大脑的各种科普,还纠正了一些我们常听到的错误,比如我们总听说「人脑的利用率只有5%(15%)」等这样说法,按照现下的科学研究,这是不对的。

关于大脑的使用和一些问题书中也给出了解答,比如大脑也会通过锻炼长「肌肉」,我们频繁地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我们就会越做越好,相反则不然。大脑都有哪些保护措施?头疼的时候发生了什么?老了还能学习吗?水中的哺乳动物(海豚、鲸鱼)怎么睡觉?大脑会关机吗?关于记住、遗忘、失忆…

这本小书虽然是写给孩子们的科普书,但是我读完也很有收获。收获之一是这本书又带我重温了一下大脑的方方面面,对大脑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收获之二是在读有些内容的时候,它像连接神经细胞的突起,将我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


內阻力这个自己一生的敌人 – – 读《一生之敌》

这是一本激励类型的书,作者提出了一个核心的概念「內阻力」,作者在书中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两个人生。我们正在活的,和从来没有活过的,在两个人生之间的,就是内阻力。”

可见內阻力就是阻碍我们实现梦想的无形之敌。

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內阻力的影响,它在各个场合中时不时出没,阻止我们的行动,它在我们身上常常表现为拖延。比如我们想走出每个阶段的舒适区时,內阻力告诉我们在当下这个区域待着很舒服。我们今天想写点东西,內阻力让我们明天再说。今天读读书吧,算了还是明天吧。让我上台讲话,这怎么行,他们会怎么看我…

怎么解决呢?作者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让自己开始行动起来,成为职业选手,我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然而并没有,还有更高层次的「缪斯」,在成为职业选手后,她可能会出现,在你耳边与你畅快的交谈,这时候创造性、灵感、创意创新纷至沓来。

內阻力每个人都有,看着书中的内容自己也是基本上全中,好在这些年逐渐在努力改善进步,人终究还是得不断的内省,不断的行动,我们要超越的始终是自己,今天的我有没有比昨天有进步,得看我有没有战胜內阻力,这个自己一生的敌人。

读这本小书我还是挺有收获的,首先,作者将內阻力具象化的方式挺有说服力,可以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其次,作者提出的成为职业选手「专业选手」来对待自己的工作,这一点引人深思。在碰到困难时可以随手翻翻激励自己。

最后说说书本身,设计风格我比较喜欢,小巧有质感,内容像是一张张卡片,读起来非常舒服。


私域运营的方方面面–读《企业私域增长实战》

我非业内从业人员,一边读这本《企业私域增长实战》,一边查询资料,读完后对于私域有了基本的了解与认识。

私域运营本质上是一种客户关系的综合管理,是企业与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之间关系互动的管理。它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其管理方式一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进,演进使得企业离客户越来越近,对客户了解的维度也越来越多,连接也越发便捷,聚合越来越容易,整体也越来越系统……

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现在,也就有了新的名称,被叫做私域,按照字面来看,私域就是客户统统到企业的锅里来,企业可以直接与客户互动,企业拥有客户数据的控制权与直接沟通的能力,能够个性化和精准的给客户提供服务。

与之对应的就是公域了,公域一般指第三方的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电商平台、电视台、电台、纸媒……」,是企业寻找客户的地方之一,也就是业内常说的流量来源之一。

相比于公域来说,私域的优势大概有:可控、低成本、高效率、精准、长期价值。现在的工具也能够支撑做这些工作。

说完我对私域运营的基本了解,下面再说说《企业私域增长实战》这本书。

《企业私域增长实战》这本书将私域运营的方方面面揉碎掰开,从顶层设计、营销、团队、计划及落地、获客、裂变、服务、管理、转化、复购十个章节对于私域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你怎么做,知识点密布、流程图展现,甚至还包括工具的具体操作使用,并配以相应的案例,可谓是面面俱到。

另一方面,这十个章节又进一步归纳,分别隶属于战略篇、团队篇、获客篇、变现篇,方便随时对于感兴趣的篇章进行阅读学习,工作中也可以按照对应负责的部分进行学习。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于企业微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微信生态的各平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日常收到来自企业微信的私聊及群里的一些聊天内容也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并反向推断其私域运营的大概情况,可以说大部分目前都是急功近利的,手段也很单一,大部分都是恨不得你马上来一单,我想这些企业不妨读读这本书,当然读归读,怎么做是另一回事。

我个人觉得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如果在案例中增加一些具体的各阶段实战明细数据可能会更好一些。

最后,感谢「鉴书团」扩展了我阅读的多样性。


像小草一样,咱们就这样生生不息

一直想读一读蔡崇达的书,一是偶尔看到有人推荐,二是看豆瓣的上他的书评价还不错。前阵子趁 618 活动给孩子买他点名要买的书时凑了个单,买了《命运》准备读一读,结果还没读就抽到了蔡崇达的新书《草民》,那就从《草民》开始读起,倒序读一读他的故乡三部曲。

活动中说好像四个小时就能读完《草民》这本书,我是花了三天,断断续续一共用了 10 多个小时才读完。

这本书讲了 7 个故事,读完后的第一感受是东石根子里是一个有温情的地方,咱们有很多这样的地方,这些地方被称为故乡。故乡构建了咱们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故乡才有了咱们几千年来的延绵不绝,个体在延绵中沉浮,却像小草一样坚韧,在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的寻找答案并坚持着生活的体面。

具体到故事中具体的人所经历的事,又能看到当下,看到每个年龄段人群背后时代背景中的当下,或许碰到好的年景或许碰到了苦难,但咱们总会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或者说咱们特有的智慧来体面地应对,坚韧前行,而亲情、友情在其中凝结了更多的力量,咱们就这样生生不息。

背观音的曹操、玩世不恭的黑昌、看台风的俩沦落人、和天对赌的秋姨、七朵老金花寻菩萨、有规矩的体面,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