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方法

阅读时眼睛疲劳怎么办,或许可以让设备朗读给我们听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在阅读东西的时候可能就有些费劲,这时候对于电子屏幕上要读的文字可能就有通过听来获取的需要。前阵子一个朋友向我询问,问这种情况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在大概聊了一下他的使用场景之后,我给他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基本上解决了他的日常使用。

后来我又想了想,这就是在某种场景下,有将文字转成语音作为输入的需求。也就是将信息获取的方式由视觉系统转变为听觉系统,除了视障者之外,视觉正常的人在日常很多场景下也是有这个需求的,比如在通勤的路上、在开车的途中、在家务劳作的时候等等。

对于这方面的需求,目前一方面有专门做音频内容的产品,另一方面是很早就有的将文字转换成语音进行朗读的产品,它基于文字转语音(Text-To-Speech)这个系统,属于语音合成这个范畴,我最早接触的是微软开发的,如果没记错的话在 Windows 95 系统上就有,记忆中当时听来那是相当的生硬,早期的开发中在语音播报的场景中有一些应用。

专门基于音频内容的产品其音频内容是固定的,取决于音频内容本身和你的选择,如收音机、播客或使用 U 盘拷贝的音频内容,而这些音频内容一般由真人操作,实时或提前制作好供使用者选择。而文字转语音就比较个性化了,取决于你想让它读什么文字材料,然后针对这个文字材料进行实时的语音合成,通过声音设备输出,这就像直播中的主持人,只不过真人换成了机器设备。

早些年听机器朗读特别的生硬,基本上丝毫感受不到感情,近几年倒是没有尝试,趁着这次朋友的询问机会,最近断断续续的在各个地方再次做了一番尝试,针对它们提供的服务及其效果,在此做个记录。

我尝试的设备主要有手机和电脑,这也是目前大部分人日常使用的设备。手机两部,分别是 iPhone 和华为荣耀,两台笔记本电脑,分别是 Macbook Pro 和 Windows 笔记本,这也是我自己日常使用的设备。

1. 手机

1.1 利用手机自带功能
iPhone

在 iPhone 中,如要进行语音阅读屏幕文字,可通过 设置 – 辅助功能 – 朗读内容 进行设置,有两个选择,操作如图简洁明了,如下图所示。

当打开朗读所选项和朗读屏幕这两项功能后,如下图所示,即可按照其下方的提示操作进行内容的朗读,比如在选择文本时,会出现「朗读」按钮,双指从屏幕顶部向下轻扫就开始屏幕内容朗读了,我分别进行了尝试,比以前好很多,可能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但听起来已经可以接受了。打开这两项功能后,进一步会出现「语音控制器」和「高亮显示内容」两个选项,打开前者会在屏幕上浮动一个小按钮,可在任何想要朗读的地方使用这个按钮来操作。高亮显示内容打开后则在朗读的时候以高亮的方式告诉你当前读到哪里了。

整体来讲 iPhone 上的朗读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提一句,在声音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和当下语言中的声音,在这里我选择的是中文下的「Siri 声音 2(中国大陆)」,可供选择的声音还有「婷婷、语舒和 Siri 声音1」。屏幕中间的工具条是「语音控制器」浮动按钮展开后的内容,可进行翻页和调整朗读语速。

总体来说,利用 iPhone 手机系统提供的功能,还是能够很容易地操作,并朗读屏幕上的内容,听起来也还算可以,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试着把玩一番。

Android 系列

这个就比较遗憾了,我在我的手机中找到了系统提供的功能,但我在我的手机上并没有试出来我所期待的功能,我通过「设置」->「智能辅助」->「无障碍」->「随选朗读」进行设置,但是我设置完后始终就是不能让它能够朗读起来,遂作罢。

虽然没能体验成功,我还是浏览了一番它使用的引擎,用的是讯飞语音引擎,坊间一直有说讯飞家的语音出类拔萃,可惜未能在此体验一番。

1.2 利用手机上的 App

系统提供的是全局的功能,但在我们平常使用的时候更多的是基于一些少量的场景,对于将文字转换成语音输出的这个需求,更多的是对应一个想要朗读的文档,比如 Word、PDF 文档,或者是电子书,这时候可以通过日常使用的 App 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我推荐微信读书这个 App,微信读书支持导入文档,支持 txt,pdf,epub,doc,docx,mobi,azw3 等格式,将这些文档导入微信读书后,在阅读的时候,手指单点屏幕中央,在弹出的功能按钮中,选择听按钮就可以开启朗读功能。

这比较适合要朗读的文档篇幅比较长,因为在导入文档到手机中时大概率要在电脑上完成,这需要额外花费一些时间,但完成后使用就比较简单了。

在手机上还有其他的 App 也提供这个功能,比如在微信中,可以通过设置「关怀模式」,然后开启「听文字消息」功能,也可以听消息。

在系统提供的屏幕朗读和微信读书的结合下,我想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将文字朗读出来的需要了,当然如果有更好的 App ,如果恰巧看到这篇记录,也请留言告诉我。

2. 电脑

电脑的操作系统同样也提供朗读的系统功能,比如在 MacBook Pro 中,可以通过「系统偏好设置」->「辅助功能」->「朗读内容」 来设置。而在 Windows 系统的电脑中,比如 Windows 10 提供系统自带有屏幕朗读功能,可通过 「Windows 设置 – 轻松使用 – 讲述人」 打开讲述人即可。

对于电脑这个强大的生产力工具来说,系统提供的功能我们可能用不到就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比如我们常用的浏览器(Chrome、Safari、Edge)基本上能打开大部分格式的文本文件,而这些浏览器本身或借助系统提供朗读的功能,就能完成我们需要的朗读功能。所以在电脑上大部分的将文档朗读出来都可以采用用浏览器打开文档,然后朗读即可。

这里面最为推荐的就是 Microsoft Edge 这个浏览器,右键鼠标单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大声朗读」,就可以听到当前打开文档的文字朗读了,这个是我听的效果最好的(如下图中我打开了鲁迅先生的《呐喊》这个 txt 文件进行大声朗读,效果不错)。在 Mac 中我用浏览器(不论是其自带的 Safari 还是 Chrome)体验的效果都不理想,在这里的体验应该是借助了系统的功能,在 Chrome 中可以通过安装朗读服务插件来提高体验,这部分我没有尝试。

另外一些专用的软件本身也提供朗读功能,比如通常用的 Word 里面就有朗读功能。

一圈体验下来,除了 Android 手机上这个用讯飞语音引擎的我没体验到之外,体验最佳的就是用 Edge 进行的朗读,这也印证了我从旁听来的评价「微软的引擎好」,我觉得也理所应当,毕竟对于一个在 20 多年前就推出了这方面产品的企业,这么多年下来的积累与沉淀,理应提供不错的体验。

对于现有的工具或产品来说,如果要在手机上想把文字朗读出来,目前我比较推荐的是将文档导入到微信读书中,然后用微信读书中的听功能来听。如果是在 Windows 电脑上,我比较推荐直接使用 Edge 浏览器打开文档,使用其提供的大声朗读功能来听。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答案是有的,如果懂得编程,动手能力又强,可以使用微软提供的文字转语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TTS API)[1] 用程序来实现自己的需求。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以上提供的方法已经足够自己使用,虽然跟真人还有些差距,但在眼睛疲劳又想听一听文档时,不妨一试。


[1]: 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services/cognitive-services/text-to-speech/#overview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写给一般人的手机使用概要

身边周围的亲朋好友中,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算是相当普及了,在使用上也比较顺畅,买来后基本都不用看说明书就会使用了,既然人人都会用,哪为什么还要写一篇手机使用概要呢?

这事得从五一小长假说起,妹妹一家来河南过小长假,在去少林寺一游的时候,妹夫的手机在藏经阁附近被偷了。手机被偷或者丢了的情况下,找回来的概率那就比较小了,而在很多时候,相比手机可能手机中的数据会更重要一些,尽可能保证安全和找回数据可能是我们所需要的。

在发现被偷后进行常规处理过程中「报案、各种挂失……」,我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手机大概的设置与使用情况,发现数据也基本找回无望,而且中间的各种挂失也不太顺畅,随后我简单向周边朋友了解了一下针对手机设置与使用的情况,发现可能需要一份手机使用概要,以尽量减少数据损失和能够降低中间环节的繁琐,我先抛砖引玉,把我认为对此比较有益的方法做个总结,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有好的方法,欢迎留言以让更多的朋友收益。

1,现在非常多的应用都需要实名制,针对我们频繁使用的 App 或服务,在实名过程中填写验证手机这块,我通常都是采用交叉手机号验证来进行,也就是一个手机上的 App 或服务用另一个手机的手机号来完成验证。对于没有两个手机的人可以使用家人或另一半的手机来完成验证。你说自己单身怎么办?单身难道不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给自己多买一部手机吗?当然不多买一个手机,多办一个手机号也是可以的。

这样在手机被偷或丢失时,处理各种挂失就会相对顺畅一些,毕竟现在的各种挂失、锁定帐号等等都需要短信验证,而又要第一时间挂失手机卡,这让人有点尴尬。

2,如果手机有查找手机功能,请一定要打开这个功能,一般情况下打开查找手机功能需要开启手机对应厂商的云服务功能,也就是需要注册一个手机对应厂家的云服务帐号,我发现不少人觉得打开云服务功能感觉不安全或者感觉没啥用什么的就没有打开这个功能,请一定要打开这个功能。

你可以不同步数据「其实厂家默认的空间大小大多是不够同步数据的,要花钱升级空间才行」,开启后就可以在手机丢失的时候看看手机在哪个位置「尽管大多数时间也就是看看」,开启这功能更多的时候是将手机锁定,并将手机上的数据清除,如下图红色方框的标注功能(左 iPhone,右华为),提高别人再次使用手机的困难度。

我个人的使用习惯是会花一些钱,升级一下空间,把内容做一些同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找回数据。通常我会碰到很多人在谈及数据安全的时候,都会说把数据放到服务提供商「这里指手机厂商」这里非常不安全,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这种说法是错的,放到专门提供这种服务的厂家要比自己放着在很多时候更安全,简单来讲从硬件设置、灾备冗余、维保上他们会更专业,而且对于数据的保护也比自己有更多的经验和投入,要不怎么要收钱呢?所以如果可以,尽量还是升级一下云服务空间,把一些日常中手机的数据「如照片等」有选择的做个同步,这样碰到意外也能尽可能的找回数据。

3,手机上的传感器越来越多了,比如现在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有指纹识别,有些也有人脸识别等等,像类似这样的应用在手机上的新技术所提供的功能,尽可能的打开使用,一方面这会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带有生物识别会更安全一些,相比如果是图案解锁,那么很可能会在屏幕上留下手印路径,有时候用这个路径就很容易打开手机。

一般开启这方面的功能后,就同时可以在诸如微信、各个银行 App 中同步使用,这既提高了使用中登录验证环节的效率,又增强了安全,所以如果手机上有什么新技术采用了,请第一时间开启并尝试使用。

4, 最后,除了按照上述设置后使用手机之外,再说说常用软件的保护,主要说说全民性的,比如微信、QQ和支付宝。微信只需要另找一台手机登录一下就会顶掉原来的微信即可。支付宝需要找个地方「手机或电脑」登录一下,修改密码即可。对于 QQ 除了登录修改密码,锁定等还可以安装一个叫「QQ 安全中心」的 App,可以用它来第一时间维护 QQ 的安全。还有一些游戏类的产品会提供一些基于 OTP「One Time Password」 令牌类的 App 或相关硬件 「比如网易的将军令」,那么也可以在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使用冻结帐号。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在使用手机中被盗或丢失时,这是我能想到的能最大程度提高安全、降低各种挂失繁琐、挽回数据的方法,在进行设置时也相对简单,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请给我留言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我们应该如何」笔记法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设计冲刺:谷歌风投如何 5 天完成产品迭代》中,提出了一种记笔记的方法,比较有趣,按照字面意思姑且称之为「我们应该如何」笔记法,其对应的英文为:How Might We,用各单词首字母缩写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 HMW 笔记法。

之所以认为这种笔记法比较有趣,主要因为这种记笔记的方法是用于团队的。在介绍怎么用它记笔记前,先大概介绍一下它在书中被提及的上下文场景。

提及这种笔记法是在书中第一天工作中的一部分,第一天主要工作是确定方向,也就是在 5 天的产品迭代冲刺中,需要确定一个目标,在团队自己努力确定了目标和绘制了故事地图后,基础性的框架就有了,随后再引入专家,引入专家是希望通过专家的视角与专业知识对基础框架进行修正与完善补充。

在交流中,专家会针对目标及故事地图给出自己的见解,交流的受众是团队,交流中专家的视角和专业知识有很大程度会促发好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稍纵即逝,需要记录,如何记呢?而这些笔记又怎么让整个团队获益呢?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采用「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简而言之,HMW 就是一种针对向专家请教过程中团队记录的笔记。

以上就是 HMW 笔记法的基本背景,平常经常听说的都是个人记笔记的方法,讲真的还是第一次听到团队作业记笔记的,所以觉得甚是有趣,一路看下来发现这种方法还真挺好。

相对于不同专家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与不同的视角,团队成员每个人也同样如此,在交流中针对专家给出的信息吸收与观察的视角也会有所不同,促发的灵感同样也会有所差异,而每个团队成员组成的团队又是为同一个目标而发起挑战的,如果能够综合不同团队成员的笔记,择优而用,想必会对达成目标具有促进作用。

当然这种记笔记的方式用于个人记笔记也同样有用,因为大体上来讲,这是一种以提问题记录笔记的方式,而很多时候能够提出一个好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能更加快捷的获得答案,甚至在提出好问题的时候问题会给出答案。个人用这种方式记笔记,只需用「我应该如何」为开头,以提问的方式记录笔记即可,比如:

我应该如何——让更多的人愿意来看我的订阅号?

我应该如何——设计采购申请审核的核心信息结构?

我应该如何——用视频讲述我们的故事?

那么在书中团队怎么用「我们应该如何」笔记法来做笔记呢?总结一下大概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各自记录汇总整理投票择优

一 · 各自记录

团队成员记录笔记使用便利贴,用粗头记号笔强迫记录简洁容易辨识的信息,在每张便利贴左上方可写上 HMW 后等待并注意听专家的意见,当听到有趣的论点时,把它转化为一个问题并写在便利贴上,写完撕下这张便利贴放到一边,然后继续直到结束。

二 · 汇总整理

在记录结束后,团队全体成员把「我们应该如何」笔记汇集在一起,全部贴在白板上或者墙上,随后把这些笔记进行分组整理,把相似的主题放在一个区域,然后给这些同一分组的打上标签即可,要注意的是分组是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的,要避免追求完美的分组,按照关键字很快的完成分组即可。

三 · 投票择优

投票择优就是给这些汇总分好组的笔记们排一个优先顺序,不要辩论直接投票即可,形成的基础性框架「目标+故事地图」已经是集体讨论的结果,没必要再次讨论。投票区分权重,决策者的权重是成员的一倍,可用不同的贴纸代表不同的权重,每人发放数目不宜太多,毕竟一周时间能够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根据择优后的结果,将得票最多的取下来,放入基础性框架中故事地图的相应的环节里,以便完善与修正基础性框架,确定一周冲刺的具体目标。

如果把个人的一摞摞便利贴看成是团队成员各自大脑的产出,那么贴着这些汇集在一起并分组整理后的笔记的白板或墙就是整个团队的共享大脑,这个大脑就让整个团队的所有人都有了受益的可能。同时这种以开放式问题记录的笔记集都有同样风格的开头,便于阅读与理解,加之各环节的操作比较简洁,做产品的时候在团队应用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有机会一定要尝试尝试。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