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

记一次手术的切身感受

今年七月份开始身体有些不大好,一开始继续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并不像往年马上就好了,断断续续持续两个月始终不见好,中间到医院两次,八月底去医院,主任建议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于是有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手术的切身体验,目前身体已经恢复,有必要记录一下。

确认采用手术治疗后,首先是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拿着医生开具的住院证到住院楼大厅办理入住手续,主要是交钱、量血压、领盆、腕带,然后到所在楼层护士工作站,护士会给安排病房病床。

虽然在患者的标识上增加了条码腕带,但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的使用起来,依旧还是依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问答来确认身份。在支付上便捷很多,一卡在手即可解决问题。

入院后做必要的检查后,会根据情况安排手术,检查情况一切顺利,安排九月一日第一台手术,术前麻醉师找我谈话,告诉将会采用全麻的方式,确认后签署文档,我额外要求增加使用止疼泵,这个再后来被确认是比较明智的。

在手术前的各项检查中,有很多真是无纸化了,不像之前将手写单据转化为打印单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信息化的日趋完善,与麻醉师确认相关事宜是在iPad上进行的,无线与移动也得到了应用。

手术前一天晚上过12点后就不允许饮食了,同时会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第二天一早进行灌肠处理后,等待手术引导人员到来,随后跟着引导人员乘坐专用的电梯来到手术室门口,更换拖鞋,将眼睛交给家人后环顾四周,人影绰绰,跟随着就到了一间等待室,屋子里摆放着很多的轮椅,一排排的大概有五六十个,按照指定的编号做好后,会有护士逐个给扎针输水,之后就是等待手术护士来领人。

大约有半小时,过来一个护士MM,经过身份核对后,让我跟她走,在到手术间的路上询问一些既往情况,比如对什么过敏这样的,然后说你这个是个小手术,别紧张之类的,护士MM的声音很好听,模糊中看着也非常靓丽。很快来到手术间,手术间空荡荡的,除领我前来的护士外,还有一个护士,在领我来手术间的护士MM的帮助下,我躺到了无影灯下的手术台上,躺好之后,仪器的导联线就与身体连接了,身体开始发抖,手术间的温度特么的真低,给护士说冷后,给盖上一床厚厚的被子,然后从背部侧面给用上暖风管,顿时就舒服多了,后来才知道这暖风也是要收费的。

这时候应该是医生查房时间,对我来说就是等待时间,这一等足足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只能时不时抬起头环顾四周,由于近视只能模模糊糊看个大概,手术间很大也很现代化,当模糊看到对面的钟表大约9点半差不多时,医护人员到了,他们之间简短的交流之后,一个氧气面罩盖在我的脸上,呼吸几下后,我就失去了意识,手术开始了。

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前前后后也大概有个八年的时间,这中间也进过手术室「主要是为产品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提供技术服务」,主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感受患者的术中过程,想来我失去意识的这段时间就如同我以旁观者身份感受的类似。

隐约中听见有人在喊我,伴随着轻拍脸的动作,意识逐渐开始回到我的身体,努力的睁开眼睛,看到天花板在晃,感觉很困想闭着眼睛继续睡觉,旁边有人一个劲的在喊我,并问我一些诸如叫什么名字,做的什么手术的问题,反馈后听到说可以了,然后我就回到了住院病房所在的楼层,进入了监护室,这时候基本上人已经相对清醒了,要在设备的监控下在监护室待够24小时。

在监护室的这段时间人越来越清醒了,虽然还有眩晕感,但总体感觉好多了,疼痛慢慢袭来,好在当时要了止疼泵。随着输液的逐渐增多,我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排尿「由于是小手术,没插尿管」,慢慢尿意越来越严重,几番起身却排不出来,这让我开始紧张起来,于是我频繁的起来躺下,不断尝试,在凌晨2点多终于排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慢慢恢复与忍受疼痛。

从进入手术室到出来的整个过程,对于家人应该是比较难熬的,尤其是在术前看到那些签字的诸多文档,又碰上整个时间比较长,进入手术室算上等待时间到出来差不多一上午过去了。

在监护室一切顺利,过了监护时间后转到病房,开始在院恢复阶段,中间有单间病房空出来了,就调换到单间病房,然后就是开始输液换药等常规恢复时段,在止疼泵用完后间断的使用了两次止疼针,恢复的还算顺利,住院十天后出院。这段时间家人比较辛苦,两头跑不说,老婆一直在医院陪护照顾着实辛苦,孩子也比较懂事。出院后又卧床约两周加上用药,就差不多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了,非常感谢家人与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的工作也是比较累的,要充分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买些水果零食以示感谢,另外多沟通交流总是好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相信江湖传说及某度中搜来的包治百病的广告或者是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治病这事得相信专业性。

目前整个医院的诊疗体系相较前些年有很多进展,硬件设备比较先进,信息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从开始部署第一代信息化系统到享受到信息化的红利,近年来信息化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医疗水平,但可能仍有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尝试:诸如移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从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向床旁延展;诸如信息向患者移动设备的推送;诸如患者在出院后是否建立沟通回访;诸如信息数据的二次挖掘与共享;智能设备在诊疗过程中的使用;向院外提供诊疗服务等等。在医疗这个行业精耕细作是有很多机会的。

科技日新月异,还是否记得使用过的通讯工具

科技发展确实日新月异,通讯方式不知不觉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电报、电话、传呼、手机、智能机一路走来,越来越电子化与信息化了。

在我们上学的时代,仅指大学,高中基本上不存在书信往来,那个时候同学之间分布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是靠书信往来,在快步入社会的时候,那个时候红极一时的是传呼,从这个时间说起,记录一下自己在整个变迁过程中使用过的东西!

1、在传呼时代的中后期,已经有大砖头出现的时代,曾经使用过摩托罗拉精英王传呼,具体型号忘记;

2、最早使用的是诺基亚5210手机,喜欢诺基亚那句经典的“科技以人为本”广告语;

3、第二部手机是诺基亚3210手机;

4、第三部手机大唐的一款CDMA手机,具体型号忘记

2010年度总结

年龄确实有些大了,前天晚上在家抓紧时间做同学的东西,不知不觉的一下弄到第二天早上,结果第二天下午就困的不行,而且身体也觉得比较疲惫,是不比以前了。但是一夜的成效还是不错的,算是第一个版本的软件雏形基本都完成了,剩下的进一步的完善和一些环节的逻辑判断和流程流转的工作 了,主要工作的算法算是完成了,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剩下的这两天抓紧时间,在元旦前争取完成这次的第一个版本,交给同学试运行。

后天下午的车回家去看儿子去,嘿嘿,然后回来就要开始着手升级软件及计划如何重构这个软件,每年光支付空间及邮箱域名就得小3000呢,一直就这么置之不理有些资源的浪费,怎么也得行动起来,除了工作,这条路还得坚持下去。

今年整整一年下来,回顾一下,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在年末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一下2010年:

1、从三月份开始装修房子,到8月的时候基本装修完了,在国庆节的时候购买了一部分家具;

2、带领团队推出了系统的全新版本,并对老客户进行升级与部署;

3、带领团队完成了两个项目的实施;

4、出差频率加大,走访了不少城市,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加深对行业知识的认识;

5、把自己跟妻的户口都迁到了自己的窝;

6、对于以前业余时间做的软件有一些新的思路与想法;

7、宝贝儿子出生了,荣升为父亲,妻也升级为母亲;

8、在北京又搬了一次家;

9、购买了的股票仍在里面差不多一年了,依旧沉默;

基本上除了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事情之外(团队管理、技术研究、方案撰写…),基本上能想到的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上面罗列的部分了,总体上来讲2010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消费的年度。

佑宁寺–神奇的藏传佛教

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在家过正月十五了,反正是很多年了。今天十五早上很早起来跟高中同学约好去佑宁寺,也许真是年龄大了,以前对于寺庙也是抱着观光游玩的心情,而如今多少带点心里的寄托前去,所以心情不一样,感觉也自然不同,在青海省的众多寺庙中,比较闻名的那是塔尔寺,塔尔寺去过几次,而佑宁寺却是第一次前去。却发现原来佑宁寺也非常有名。

佑宁寺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寺滩村,曾在康熙年间达到鼎盛,当时超过7000僧从,是青海湟水河以北最大的黄教格鲁派寺院,同样佑宁寺也经历过很多的劫难,到如今只有400多僧从,佑宁寺有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活佛,据现在的僧从来说是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法印就是章嘉活佛,这就是我今天了解的,对于我这个出生成长在青海的人来说比较惭愧,居然也是第一次了解这座目前看上去并不像寺庙的但是却比较有故事的寺院。

9点我们出发,经历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到达了佑宁寺,因为同学结识佑宁寺中的一个辈分很高的喇嘛,所以相约到这个喇嘛家中,稍事的闲谈以及新年的问候,在一碗浓浓的酥油茶之后,抱着尝试的让这位大师按照宗教的方式对我进行了讲评,确实让我感到很神奇,也许对于宗教中的理解跟现实的理解不同,但相互参照对我讲的所有的东西都非常准确(我第一次前去,之前我们不曾相识),看着大师手中厚厚的一打写满藏文的纸,也许这就是佛教长期沉淀下来的宗教知识,对于我来说确实比较惊讶,可惜关于我的一些情况没有一个是我想听到的。

这之后我们准备了些东西,前往代表财运的玛尼石许愿祭拜,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按照当地的叫法有很多我都不是很理解。驱车经过20多分钟攀上了山顶,然后经过一公里的步行,到达了玛尼石,放上松香,炒面(这些都是大师给提供的),困扎了自己的经旗,放上宝瓶,放飞撰满经文图像的纸片(好像叫luma),然后大师盘坐诵经,给我们祈福。结束后我们回到佑宁寺,大师在家中招待了我们,随后按照针对我们的讲评选择自己需要的经书,给我们诵经祈福,我还点了个酥油灯,在一切完成之后,我们就踏上了返程的路,结束了佑宁寺执行。

在很久以前曾记得在前往青海湖的路上能碰到徒步磕长头前往拉萨布达拉宫的虔诚修行者,当时没有这方面的感触,在回程的路上,同学说在布达拉宫门口能看到徒步到达,近百人的磕长头画面确实很让人震撼,去过塔尔寺,也去过不少青海的藏传寺庙,如今又去了佑宁寺,也许真该去拉萨看看。佑宁寺夏天风景非常好看,但是对于青藏的冬天,更多的是苍茫。

 

华为面试亲身的经历

此面试亲身经历文章的出现源于早上接的一个电话“询问我是否愿意到华为工作,让我感到有些意外跟有些困惑,这让我想起一个月前的华为面试经历。”

一个月前接到同样的电话,拿着简历,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上地(在北京几年了,第一次去上地),找到华为公司,联系给我打电话的人,进入了华为,开始了面试。在华为食堂拿到笔试题(C++相关)后找个桌子开始答题,为时一小时的时间后见到第一个面试官,主要侧重技术工程方面,结合我以前从事的项目询问一些问题,大约40分钟时间后,见到第二个面试官,同样侧重技术方面,主要是编程方面的知识,基础、设计、数据库等等很多方面以具体问题的方式进行询问,同样40分钟的时间后填写了一份表后结束了当天的面试。负责HR的工作人员告诉说今天的面试到此结束,让回去等下次面试时间。

大约2天后接到再次面试的通知,第二天早上跑到上地,这次的面试地点是上地大厦多功能厅,来到这里发现好多人已经到达,看来这次招聘的人挺多的,完成类似会议签到后,拿了份报纸找了个座位等待第二论的面试,大约10点左右,被叫到面试,加上前两个面试官,这是第三面试,这个就与技术无关了,主要问一些个人情况同时也是检查学历的地方(需要学历原件跟复印件,留下复印件,检查原件的真假),很快完成面试后继续等待,这之间跟来应聘的进行了交流,发现好多都是华为子公司(慧通)在招人。

大约11点来到第四个面试官这里,也是最后一个面试官,主要针对所应聘部门介绍情况,同时也是个人待遇福利洽谈跟部门说明这方面的,并根据个人经历询问一些问题,很快最后一个面试结束了。

结束最后一个面试后会将简历加每个面试官的评定的一份文档交给HR工作人员,到HR工作人员处询问会知道结果,HR会告诉你是否通过面试,当时HR告诉我“通过了面试,会交由总部审批,如果不出意外大概三周后通知办理入职手续”。至此,整个面试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也就是等待一个结果,按照最后HR说的一般很少出意外,三周后的结果却出了意外,通知说总部审批没通过,究其原因无从所知。

我的整个华为面试经过就是这样了,不知道去华为应聘的没通过总部审批的是否很多,感到最后的结果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