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llo 从使用到放弃

我比较喜欢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各种软件工具,这也算是计算机软件使用这个范畴中「差生文具多」的一种表现,Trello 就是其中一个软件工具。我在维基百科上查了一下,Trello 初始版本在 2011 年 9 月 13 日发布,在 2014 年 7 月将 Trello 独立为单独的公司,2017 年 1 月被 Atlassian 收购。

从现在的记忆中回顾,最初我对它的了解是它是一款看板软件,是由比较有名的「Joel Spolsky」创建的,就是写了《软件随想录》 这本书的那个被称为「程序员部落酋长 Joel 」的那位,当然他也写博客,而且开设博客的时间还相当的早,他还是在程序员中被广为使用的 Stack Overflow 这个问答 「拷贝粘贴代码库」 社区的创建者之一,更多的关于他的信息可以去他的网站 Joel On Software 上寻找。

我很早就注册了 Trello 这个工具的账号,应该在 2015 年或更早些时候,但真的开始用的时候就比较晚了,大概在 2020 年初的时候,我准备尝试用一下,一边摸索一边将数据迁移到 Trello 中,一直用到 2021 年 10 月份,就放弃了,现在来看,放弃主要有如下的几个原因。

  • 在其自身账号跟 Atlassian 整合后使用它越来越慢了,常常在正常情况下打不开;
  • 几个移动设备上的 App 在升级后就不太能好好用了;
  • 整合账号后在需要重新验证身份的时候需要输入两次密码;
  • 有新的在尝试的工具,比如 Notion.

截张图,做个纪念,并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日常使用。

尽管对它的最初认识是一款看板软件,但我在尝试的过程中却打算用它把自己的内容也管理起来,然后针对一部分内容建立行动过程,也即看板,再然后还可以试试协作。

当时为什么想要试试 Trello ,现在实在是想不起来,很大可能是当时看到了某些有关它的信息,然后想着自己也有账号,接下来由于喜欢尝试的毛病发作,就试起来了,官方和使用者多把这个软件产品定位为项目协作与目标管理工具,我用它主要想试试看能否将内容管理起来,在此基础上对于手头上要做的项目进行一些任务分解与跟踪。

我是通过具体的看板进行分类,有了类别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按类别的管理,这种想法根植于从小到大的经验与不断的练习,在日常中我们总是用类别来归纳一些事,以便简化我们应对和认知事物。

而对应到 Trello 中,不同的看板可以看作不同的类别,而看板中的卡片可以看作不同内容的承载容器,可以进一步在卡片上记录对应的内容,在看板和卡片之间可以建立列表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以「阅读」看板为例,如下图。

这里在「阅读」看板中建立了 4 个列表,分别是书库、待读、阅读中以及读完,而列表下的每张卡片则代表了每本书以及每本书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内容。

在书库这个列表中,每张卡片代表一本书,我在每张卡片中记录了书的一些概要信息,并使用标签来标注书的介质和来源,比如电子书的微信读书,Kindle , PDF , iBook 以及纸质书。然后将计划阅读的放到待读这个列表中,在阅读中列表中放入当前正在读的书,并伴随阅读记录阅读笔记,最后读完一本书整理到读完列表中。

其实 Trello 提供的看板及其卡片还是蛮不错的,卡片的内容支持 MarkDown 以及待办清单,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标签进行标注,进一步的分类与组织内容。在卡片的每次操作,都会以讨论的方式进行记录,这样也就留下了针对这张卡片的历史操作记录,当然作为一个协作工具,还可以邀请朋友来共建内容「将看板设置为公开的,并邀请朋友共同参与」,总体下来用的过程中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使用也挺流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每个卡片在不同的状态下基本上是基于状态隔离的,但实际上这些卡片中的内容存在一定的连接性,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加工,然后增加新的卡片或者归档到另外一个工具中,当然在 Trello 中也可以通过附件来做到卡片之间的链接,这算是在内容上一层级的链接,略微有些欠缺,不知道现在的版本是否有新的改变,从软件的出发点及整体架构上来说,这样的变更比较困难。

由于其协作性,在进行项目管理时,有关这些看板和卡片都可以通过 关注和 @某人 连接相关的参与者,以得以使得成员协作开展工作,我在这部分没有使用多人模式,仅仅是把我自己独立完成的项目管理了起来,包括任务分解、描述以及人员的指派等都是我自己,由于没有多人的实际尝试,这部分就不多说了,但这部分内容是团队使用 Trello 的精髓所在,毕竟它是一款团队协作工具。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团队本来在使用看板,比如在很显眼的地方放一大块白板,上面贴满一个项目各个成员的任务进度,那么可以试试这个工具,而如果你的团队没有使用过这种管理方式,那么这个工具实际上并不一定就能让你的团队适应看板这种项目管理方式,当然可以尝试。

以上大概就是我使用 Trello 的一些回顾,有两个计划,其一是打算丰富一下书库的内容,然后邀请朋友共同探索一下内容的共建与协作;其二是在我自己做的项目中,准备把甲方相关人员拉进来,试试项目过程中的协作,包括项目的整体进度、需求讨论、原型及反馈等,但随着使用越来越慢而且几番更新后手机上经常无法使用,这个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最终就彻底放弃。

最后说说对 Trello 的理解。

基本上 Trello 可以整理生活与工作中的任何资料,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大块白板,使用它的人可以在这块白板上建立无数个列表,要整理什么资料或者要开展某项工作,都可以在这块白板上创建,当然可以对这块白板进行升级,比如变成好多块白板。在这些白板上使用者可以自由书画,拖拽排序,列表可以按照阶段建立,可以按照流程建立,也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分类建立,当然自由建立也是完全可以的。

承载内容的是列表中的一个个卡片,卡片同样可以是一个任务,一本书,一份资料,一个想法,一个问题与讨论或一个投票等等,这些卡片可以是动态的(比如按照阶段划分的任务随着任务完成的状态游走在列表中),也可以是静态的(它就是一份资料)。一眼望去是你自己熟悉的分类,展现种种的内容,一览无余。卡片为不同的内容提供多样性的属性,链接、文字图片、待办清单、附件、起始日期、标签、颜色等等,不但丰富卡片的内容,而且提供了进一步的管理。

整体操作比较简单,大量的拖拽操作就跟在板板上移动便利签一样,这大大减低了团队使用的门槛,支持多端多系统,即时同步,多人协作,在多人协作时,每个进入到能进入的看板时,能一眼就看出每个人都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以及我该做什么。

搜索功能也还算可以,能够检索到你搜索的内容,Trello 还提供了一些类似于插件的功能,比如投票、日历等等。

整体上来看,Trello 对于本身就使用看板的团队开展工作还是不错的,而且免费的功能足以应付日常大部分的工作,当然其还提供付费的版本,比如对于附件大于 10M 的支持就需要付费。当然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琐事用它管理起来也能让事情井然有序,如果感兴趣可以试试。不太理想的地方是随着它被收购越来越重了,而且越来越慢了,慢这个事情也不太好说,Notion 也存在慢的问题,这既跟网络相关,也跟内容存储主体与服务所在地有关,这部分不可言说。类似这样慢的或者访问不友好的产品或服务,要看它们提供的价值是否要大于解决网络访问的成本以及你的兴趣。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MacBook Pro 自行更换鼓包电池及升级存储小记

我的这台 MacBook Pro (Retina, 15-inch, Mid 2014) 是在 2015 年上半年买的,它是 2014 款,继上次屏幕涂层脱落(花屏)免费给更换屏幕后,又用了 4 年。对我来说,如果它不出问题应该可以一直用到我不想用为止,因为它基本上还能继续满足我编写程序及日常工作的需要。

可是它就出了问题,最近发现电池鼓包,而且鼓包应该已经有段时间。我是发现上盖合不严,没有以前合上时吸附的那股急于挣脱你手的力量,我从支架上拿下来放到平面时,四个立足点已经不能在桌面保持平衡了。在手机上进行了维修预约,然后在网上进行一番搜索,搜到的电池鼓包解决方案还不少,电池鼓包现象同样也是苹果电脑比较常见的现象,我决定还是先去苹果店看看再说,因为在第一时间我更愿意先看看专业人士的意见是什么。

在等待预约的期间我先把数据做了一下整体的备份,然后把自力更生解决问题相关的文档都看了个遍,我其实比较倾向自己进行更换,然后顺道更换一下存储(由于穷,在购买的时候买了 256G 的存储),存储空间在日常使用中实在是捉襟见肘,所以顺道搜索了一番,把更换存储以及存储选用的文档也浏览了一遍,关于这些解决方案文档在这里就不做具体的推荐了,只要上网一搜都能搜到,在最后我会放上我看的一些文章链接。

在约定的时间去店里,完成签到后在等待的区域,发现来处理鼓包的朋友算上我有 4 个,我的电脑时间最老,苹果售后效率还是挺高的,略微的等待之后过来一个美女,她负责这次的售后服务,完成信息的核对后开始检查电脑,对我的电脑的检查其实挺简单,电池鼓包这事一眼望去就很明了了,美女直接给我说解决方案,大概意思是电脑比较老,没有现成的备件,需要下新订购单,大概需要 7 天到半个月,还不一定能有货,并告诉我更换电池会连键盘和触摸板整体一起换掉,费用大概不到 1500 ,当然这费用仅仅是电池的费用,其他不收费「键盘、触摸板」,并说很大可能是没有货,电脑时间有些太长了,2014 年的电脑都 7 年了,并建议应该考虑换电脑了。之后问我的意见如何,需要不需要让她下单订购。在听取了专业人员的建议后,综合了之前我浏览的各种自力更生方案,我决定自己试试,感谢了美女之后,我拿起电脑返回家中,开始订购需要更换的物件。

  • 电池
  • 1T SSD 存储
  • 存储转接(卡)头

以上就是需要采购的物件。

电池我是在京东采购的,根据电脑背后的型号先咨询卖家客服,然后下单订购,电池产品中包括更换的工具以及更换说明书,客服也会给你一个如何更换的视频,服务其实挺到位的,价格也比较便宜,电池适配型号,选择上只是选择品牌,这个没什么太多要说的,选择一个经营年限长一些的品牌即可,我在更换后使用良好,截止到目前并没有发现问题。

SSD 存储这个让我有些选择困难,内心是比较倾向于选择三星的,笔记本本身的 SSD 就是三星生产的,可是能用在 2014 年生产的苹果电脑上的三星 SSD 目前没货「停产」,几经考虑最终选择了西数的,主要是我用西数的移动硬盘比较多,也是大厂。选择移动 SSD 要根据电脑,以及参考有过往经验人的推荐,这个可以在购买转接头的时候向客服咨询一下,看看他们的具体推荐,毕竟他们的推荐都是有案例支持的。最终在京东采购了西数的 SN550。

苹果笔记本的 SSD 接口和通常的 SSD 接口不同,需要加装一个转接头「卡」才行,转接头在淘宝搜一下「苹果转接头」,选择买一个就可以,这个比较便宜,选择一个销量多评价不错的即可。

京东的快递效率一如既往的高效,第二天电池和存储就到了,转接头多用了一天,等货到齐之后准备更换,下面是到货后的图片。

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更换之前要备份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数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使用「时间机器」进行备份,需要准备一个移动硬盘来接纳备份数据。在备份数据这方面多说两句,别忘了在使用时间机器备份的同时,将数据库「比如 MySQL」备份一下,否则数据库就需要从数据文件目录中恢复,这要远比用备份文件恢复复杂和耗时。

电池和 SSD 更换只要胆大心细,千万不能有大力出奇迹的想法,防止静电「电池中有防静电手套」,一般按照操作步骤都是没有问题,我在更换中没有出现问题,顺利完成更换。在更换电池的时候,在拿出老电池的时候要有些耐心,要等溶胶剂充分跟胶接触,不要猛拽,也要小心扎破鼓包的电池。SSD 和 转接头都要推到底,一般会有「咔」的微小声响。

剩下的就是恢复系统了,我没有按照网上说的要用一个 U 盘做一个系统,而是直接使用联网的方式来恢复。同时按住「电源+command+option+R」这四个键等待屏幕上出现一个黑白的地球图标后松手,然后在过程中选择 Wi-Fi,并输入密码,系统就会进行联网恢复,这个过程需要一段等待时间,直到出现「macOS 实用工具」界面。

从实用工具界面选择「磁盘工具」,继续后在磁盘工具左边栏中选择新换的 SSD 硬盘,把它先格式化了,选择 APFS 格式,名称建议跟以前的一样,如果没改就是 Macintosh HD ,分区选择 GUID ,完成后关闭磁盘工具,选择「从时间机器恢复」,在网上的各种说法中有能从这里恢复的,有不能的,不能的居多,一般碰到不能的都是采用 U 盘的方法,我同样也碰到了不能通过「从时间机器恢复」的提示,可是我并没有做 U 盘,我选择「重新安装 macOS Big Sur」完成了从网上的安装,从这点看时间机器在向新硬盘上恢复系统可能多少还有些问题。

安装完毕系统后,然后再用「迁移助理」完成备份的恢复,按照提示并经过等待以后,整个系统顺利完成了恢复,我这里除了 MySQL 数据库和一些服务器的配置之外其他的一切都跟以前一模一样,包括之前所有打开的应用,所不同的是硬盘足够用了,并且速度要比之前快很多,电池也不鼓包了,那久违的上盖吸附力又回来了,也没有碰到网上说的硬盘休眠的问题,又能再战不少年了。

这次更换整体上比较顺利,也有一些失误,总结一下:

  • 应该在采购的物件中增加两项「压缩空气」和毛刷,用于清除灰尘,用的时间长以后多少还是有些灰尘的,我用气筒吹了吹,清理的不是很干净。
  • 数据库要提前备份一下,要不恢复比较耗时,远比从备份中恢复花的时间要长。

最后列一下我在发现电池鼓包以后在网上阅读的一些文档:

  • 换个SSD再战3年,15款MacBook Pro升级1TB SSD,附13-17款升级指南https://post.smzdm.com/p/a783vk9g/
  • Macbook pro 15’ late 2013(A1398型)硬盘升级https://zhuanlan.zhihu.com/p/144419054
  • 15款 MacBook Pro 更换硬盘https://zhuanlan.zhihu.com/p/79265981
  • MacBook 升级 SSD 硬盘指北https://juejin.cn/post/6901549087221514247
  • 从“时间机器”备份恢复 macOS 服务器https://support.apple.com/zh-cn/HT202406

另外 ifixit.com 是个不错的网站,各种拆修可谓之详细至极,可惜不太能友好的访问,除此之外关于换电池的文章主要是在 B 站的视频和油管(访问亦不友好)的视频,这里就不多列了,其实买电池的客服给的视频和电池中的操作说明已经非常详细了,你只是需要确定好自己的电脑型号就行。

在高度集成模块化,并且设备越来越小的现在,动手比起之前越来越少了,于是觉得在为数不多的动手之余应该做个记录,做个留念,这篇记录写完很久了(去年九月中旬),没有放出来是想看看是否运行稳定,是否会出现网上所说的更换后的种种小毛病,比较幸运的是均没有出现,如今差不多换完有半年了,运行良好。

在这期间同学有一台 HP 的笔记本在我的建议下也把机械硬盘更换为 SSD,并且把内存扩至 16 G,按照他的日常使用范畴,继续用个几年是不成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他自己的动手能力。这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的事情,那时会时不时的去市场转转,然后给台式机升个级,现在想来也是蛮有趣的事情。如今越来越集成的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可能不再能很容易的升级了,这可能也少了一些乐趣,不过更多的给人动手锻炼的开发板套件倒是比以前多了很多,也挺好玩,喜欢这方面的朋友可以试试。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电子书合集拆分

有些实体书会以套装来售卖,比如在常见电商平台上售卖的《中国科幻基石丛书:三体(套装1-3册)》,也有些在做活动的时候把相关领域内的书集合起来成套出售。在电子书中也是如此,在阅读电子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电子书的合集,比如下图的《外研社百科通识文库(世界万象大套装)》,这个套装是由 114 本书组成的电子书合集。

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合集的优势:多。当然在多的基础上价格在大多数时候总是会比每一本单独购买少一些,买起来比较实惠。

但这么多本书构成的电子书合集尺寸太大了,像上面这套电子书合集的尺寸大概不到 120 兆(M)的样子,当然还有更大尺寸的(G 级别的)。这在阅读的时候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导入阅读工具的时候那是出奇的慢,如果阅读工具容纳不了这么大尺寸都无法导入,有些阅读软件可能还会频繁出现闪退的现象,而且多本书在一起阅读的体验也不好。

既然能够制作成电子书合集,那也应该能按照自己的阅读需要进行拆分,我平常使用的 calibre 这个软件就能轻松完成电子书合集的拆分。先简单介绍一下 calibre 这个软件,这是一款开源并且完全免费的电子书管理软件,在其产品的网站上的介绍是「calibre is a powerful and easy to use e-book manager」,大概意思是说它是一款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电子书管理器。在我看来这个软件基本上提供了针对电子书管理与操作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对电子书管理中的方方面面的需求提供支持,而且它支持所有的平台,它在 Windows 平台下运行后是下面这个样子。

日常使用到电子书并且需要管理的朋友不妨下载安装来试试。它的官方网站是(https://calibre-ebook.com),软件提供了很多功能,可在使用中慢慢摸索。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它来进行电子书合集的拆分。

拆分书需要在 calibre 中安装一个插件,这个插件名叫 EpubSplit ,安装插件选择上方的按钮菜单「首选项」,在弹出的子菜单中选择「获取用于增强 calibre 功能的插件」。

在弹出的用户插件界面中,在右上角「按名称过滤」中输入 EpubSplit ,就会找到这个插件,双击这个插件进行安装,我这里已经安装,安装完毕后软件会提示重启,重启后就会在上方菜单中看到 EpubSplit 这个插件,它以一个菜单按钮呈现在工具条上。

插件安装完毕后就可以拆分电子书了,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个插件只能拆分 epub 格式的电子书,看它的名字也是这样,好在对于其他格式的电子书(azw3、mobi……)可以通过 calibre 这个软件轻松完成转换,这里就不具体说怎么转换了,使用「转换书籍」按钮菜单就能完成各种转换。

选中要拆分的电子书,比如我们这里的外研社 114 本合集这个,然后点击「EpubSplit」按钮,耐心等待拆分界面打开,打开会比较慢,打开后的界面会显示当前选中书籍的所有章节条目,如下图。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你想拆分出来的书的所有条目,然后把它们全部选中,这里以要拆分里面的《建筑与文化》为例,用鼠标左键选中「part0001.xhtml」结尾的条目,滚动鼠标向下或者拖动右边的滚动条,到「part0013.xhtml#CHP11」时,按住键盘「Shift」键的同时鼠标选中它,如下图。

做完以上操作后,选中下方的「New Book」按钮,弹出新生成电子书元数据编辑界面,如下图。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填写一些新生成书的信息,比如书名、作者等,填写完信息后选择「确定」就完成了电子书的拆分,拆分出来的这本电子书会保存在 calibre 的书库,下图显示了拆分出来的《建筑与文化》,重复操作就可以把合集中的每本书提取出来。

这里简单的填写了一下书名和作者,简单的随机生成了一个界面,如果要信息更丰富和精准,可对书进行编辑,选择「编辑书籍」按钮即可启动书籍的修改,我修改封面,填写了这本书的概要简介等等,最后我修改完后显示如下面两图。

我选择演示的这个电子书合集比较容易看出每本书都包含哪些条目,这样选择起来相对比较轻松,对于有些电子书合集来说,选出每本书所包含的条目有时候是比较困难的,但仔细观察鼠标放到上面的提示会对我们的选择有所帮助,在条目不是很明朗的时候,我们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条目,然后在编辑的时候在删除掉多余的条目就好了。

使用这个插件拆分电子书其实还是相对很容易的, epub 格式其实就是一个压缩文件,以前我多半会使用解压缩软件,把电子书解压缩后,半手动来完成电子书的拆分,有这个插件方便了许多,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不妨一试。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得到专栏《顾衡好书榜》中顾衡老师提及的书

如标题,得到专栏《顾衡好书榜》中,顾衡老师在陪伴听者读书的过程中,除了主讲的一些书,在过程中提及了很多的书,我把顾衡老师主讲的及提及的书做了个汇总,以方便自己和大家选择。

其中《廷臣论》我没有找到,我一共汇总了 235 本,其实远不止 235 本,有不少书是丛书,就这样还是可能有所疏漏,如果大家发现请留言进行补充。我在豆瓣上建了个书单(236 本,我把《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和下册都列进去了),可通过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38499610 来获得所有的书列表,在豆瓣上我选择这些书主要以出版时间为最新的时间为主,结合评价人数和评分等,如果大家对选择的版本有更好的建议或选择,也请留言进行补充或给与建议。对于成系列的书,如果有全集一般选择的是全集,如果没有全集,一般选了第一本或者上册,其余的如需要请自行检索。

多啰嗦两句,读书在我自己看来是比较个人的事情,虽然这些书顾衡老师有所提及,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书,顾衡老师在讲书中也有所提及,有时候顾衡老师也直言说这书讲的是胡说八道,但某某某处还是可以做个参考,甚至还有顾衡老师很谦虚的说读完没读懂的书,或者压根选一个不认可其观点的书来讲,顾衡老师之所以这样,我觉得是要我们用一个开放的心态来读书,这样思维就不容易僵化,不僵化就能碰撞,也就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在这里也同样安利一下顾衡老师在得到的这个专栏,非常棒。

因为书有些多,就不一一上图文介绍了,在这里仅仅做个罗列,详情请访问请从上面的链接获取,紫色字体的书是主讲的书。

  1.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2. 《童年的消逝》
  3. 《娱乐至死》
  4.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5. 《自私的基因》
  6. 《1984》
  7. 《美丽新世界》
  8. 《民国了》
  9. 《光荣与梦想》
  10. 《完美博弈》
  11. 《击败庄家:21 点的有利策略》
  12. 《“错误”的行为》
  13. 《赢家的诅咒》
  14. 《助推》
  15. 《优雅的辩论》
  16. 《六舰》
  17. 《文字的力量》
  18. 《圣经》
  19. 《论语》
  20. 《罗马帝国衰亡史》
  21. 《弱者的武器》
  22. 《俾斯麦》
  23.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舆论与谣言》
  24. 《誓言》
  25. 《九人》
  26. 《千年帝国史》
  27. 《清代的案与刑》
  28. 《货币的非国家化》
  29. 《爱彼迎传》
  30. 《简单统计学》
  31. 《细胞生命的礼赞》
  32. 《水母与蜗牛》
  33. 《小宇宙》
  34. 《神秘的舞蹈》
  35. 《至高权力》
  36.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37. 《秩序》
  38. 《白人的负担》
  39. 《经济增长的迷雾》
  40. 《海盗经济学》
  41. 《哗众取宠》
  42. 《观念的市场》
  43. 《知识分子与社会》
  44. 《规模》
  45. 《复杂经济学》
  46. 《国家的视角》
  47.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48. 《经济学与法律的对话》
  49. 《乌托邦》
  50. 《与达尔文共进晚餐》
  51. 《德国总参谋部》
  52. 《渴望风流》
  53. 《渴望生活》
  54. 《货币制度的世界史》
  55. 《被背叛的遗嘱》
  56. 《秦汉帝国》
  57. 《伯林传》
  58. 《人口浪潮》
  59. 《人口论》
  60. 《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61. 《搁浅的心灵》
  62. 《美国人》
  63. 《美国人的故事(全三册)》
  64. 《文明的历史》
  65. 《朝鲜战争》
  66. 《保守主义思想》
  67.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68. 《婚姻史》
  69. 《婚外》
  70. 《独身》
  71. 《未来的性》
  72. 《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
  73. 《妮萨》
  74. 《广场与高塔》
  75.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76. 《瘟疫与人》
  77. 《西方的兴起》
  78.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79. 《亚当夏娃在拂晓》
  80. 《邻人之妻》
  81. 《爱丽丝梦游仙境》
  82. 《知识分子的背叛》
  8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4. 《废都》
  85. 《金枝》
  86. 《告别伊甸园》
  87. 《棉的全球史》
  88. 《纸上的舞者:埃德加·德加的素描与色粉画》
  89. 《不平等社会》
  90.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91.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92. 《理想国》
  93. 《论美国的民主》
  94. 《海星式组织》
  95. 《专家之死》
  96. 《十日谈》
  97. 《世界是平的(3.0版)》
  98. 《魔鬼辞典》
  99. 《批评官员的尺度》
  100. 《鱼翅与花椒》
  101. 《注定一战》
  102. 《为爱成婚》
  103. 《原来如此》
  104. 《男人为什么有乳头?》
  105. 《众声喧哗》
  106. 《知识分子》
  107. 《忏悔录》
  108. 《美好生活》
  109. 《谁是美国人?》
  110. 《吾国与吾民》
  111. 《丑陋的中国人》
  112. 《汤姆叔叔的小屋》
  113. 《美国秩序的根基》
  114. 《上帝之城》
  115. 《美国内战史》
  116. 《美国种族简史》
  117. 《中国人与美国人》
  118. 《良心的自由》
  119. 《尼各马可伦理学》
  120. 《政府论》
  121. 《独自打保龄》
  122. 《耶鲁美国小历史》
  123. 《江户时代的婚姻习俗》
  124. 《近代欧洲的霸权》
  125. 《美国的难题》
  126.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127. 《21世纪资本论》
  128. 《全球不平等逸史》
  129. 《正义论》
  130. 《谁会真正关心慈善》
  131. 《慈善资本主义》
  132. 《今日简史》
  133. 《奇妙的生命》
  134. 《物种起源》
  135. 《生命的壮阔》
  136. 《自达尔文以来》
  137. 《熊猫的拇指》
  138.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139. 《托马斯·克伦威尔》
  140. 《狼厅》
  141. 《艺术哲学》
  142. 《社会契约论》
  143. 《神学大全》
  144. 《印象派的敌人》
  145. 《印象派绘画史(全二册)》
  146. 《现代艺术150年》
  147. 《另眼看艺术》
  148. 《未来战争》
  149. 《村落效应》
  150. 《米兰·昆德拉传》
  151. 《好笑的爱》
  152. 《生活在别处》
  153. 《日本:生存的艺术》
  154. 《菊与刀》
  155. 《國家的品格》
  156. 《水俣病》
  157.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158. 《苦海净土》
  159. 《身份的焦虑》
  160. 《日俄战争》
  161. 《装腔指南》
  162. 《菊次郎与佐纪》
  163. 《鸡征服世界》
  164. 《倒转红轮》
  165.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166.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167. 《反对选举》
  168. 《雅典政制》
  169. 《掉队的拉美》
  170. 《民粹主义》
  171. 《新政之后》
  172. 《茶馆》
  173.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174. 《一战史》
  175. 《黑旗》
  176. 《缔造和平》
  177. 《战败者》
  178. 《1916:全球史》
  179. 《梦游者》
  180.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
  181. 《敌人与邻居》
  182.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183. 《哈布斯堡王朝》
  184. 《1913》
  185. 《西线无战事》
  186. 《亚洲与一战》
  187. 《为什么要废除死刑》
  188. 《欧洲王室另类史》
  189. 《谁塑造了美国:大法官眼中的正义与自由》
  190. 《五位首席大法官》
  191. 《直到贝壳消失》
  192. 《雅尔塔》
  193. 《风暴眼》
  194. 《美国的陪审团》
  195. 《辞世之路》
  196. 《少数的权利》
  197. 《订阅经济:创造可持续增长的未来》
  198. 《论欧洲》
  199. 《战后欧洲史》
  200. 《病床边的陌生人》
  201. 《疯癫与文明》
  202. 《临床医学的诞生》
  203. 《走向火焰》
  204.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205. 《钦差大臣》
  206. 《火与烬》
  207. 《想太多的人类学家》
  208. 《人类的旅程》
  209. 《古代社会(上下)》
  210. 《母权论》
  211. 《想象的共同体》
  212.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213. 《发明民族主义》
  214. 《风俗论》
  215. 《论法的精神》
  216. 《法国资产阶级》
  217. 《欧洲文明史》
  218. 《思考法国大革命》
  219. 《1789年大恐慌》
  220. 《资本论》
  221. 《人间喜剧》
  222. 《自行车的回归》
  223. 《为什么》
  224. 《谁丢了美国》
  225. 《欧洲》
  226. 《势利》
  227. 《谁统治》
  228. 《效率崇拜》
  229. 《剧变》
  230. 《性趣探秘》
  231. 《枪炮、病菌与钢铁》
  232. 《崩溃》
  233. 《浪漫主义的根源》
  234. 《玫瑰的名字》
  235. 《达·芬奇密码》

再来一次书单链接: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38499610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用微信读书免费读书的基本操作

微信读书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读书工具,使用它最好的方式是购买一个付费会员,目前每周一有会员特惠价,一年仅需 168 元,如果每天都会读书还是挺划算的。如果不想付费,就目前而言,微信读书提供的福利也基本可以让人能够免费读书。

通过无限卡、书币、赠书这三个微信读书提供的福利,基本上可以做到免费读书,其中无限卡和书币是应用于书的道具,无限卡是一种按天计算免费看书的道具,书币是可以购买书的代币,这里的书指微信读书书城中的电子书。

微信读书通过「我」-「福利场」列出了其提供的所有福利,福利从微信读书推出后就没断过,我下面简单的罗列一下跟免费读书相关的福利,这些福利太多了,仅仅要达到免费读书,其实用不了都使用,如果没耐心看这些罗列的福利,可直接拖到最后看简单的总结,毕竟这些福利也是要花成本的,而我们使用微信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读书。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福利具有时效性,会因微信读书运营策略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无限卡的获取途径及方式:

  • 阅读时长兑换无限卡(每周阅读 5 小时可以兑换 3 天无限卡)
  • 组队抽终身无限卡(只要成功组队,随机会获得 2 ~ 终身不等数目的无限卡,每周一次的活动)
  • 翻一翻活动(每周二的翻一翻活动可能翻出无限卡)
  • 分享得一天无限卡(每周三会有分享得 1 天无限卡活动,只要分享后被别人查看就完成任务)
  • 周四集赞得 12 天无限卡(每周四的活动,最多能获得 12 天无限卡)
  • 邀请朋友得无限卡(邀请新用户和 30 天未阅读用户回来阅读,每邀请一位 3 天无限卡)
  • 每日一答(选择获取无限卡,只要连续答对 12 题,就与当天答对人数分享100 万无限卡)
  • 读书小队(和朋友组成的读书小队如果完成了积分,有 3 个选择无限卡的机会)

书币获取途径及方式:

  • 周二的翻一翻活动中,有可能翻到书币;
  • 每日一答(选择获取书币,然后连续答对 12 题,就与当天答对人数分享 100 万书币)
  • 读书小队(和朋友组成的读书小队如果完成了积分,有 2 个选择书币的机会)

免费赠书

  • 周二翻一翻活动,最多能翻到 6 本书
  • 周二晚上免费听书馆
  • 周五免费图书馆

这里是分割线,我们其实只需完成下面的基本操作,就基本上能够免费使用微信读书看书了。

由上面列出的福利可以看到,要想免费看书,每周获得 7 天的无限卡就可以了,其实更少天数的无限卡也是可以的,比如 5 天,这要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来定。那么我自己觉得最好的选择就是完成阅读时长兑换无限卡这个福利,在 7 天时间读够 5 个小时的书,基本上每天能读 45 分钟就轻松完成,这就可以获得 3 天无限卡。周三的分享得一天无限卡这个也很容易完成,分享一下随便找个人点击打开就能够获得 1 天无限卡。周四集赞得 12 天无限卡中最省力的就是分享其中的一个集赞卡,找到两个人为你完成赞,就可以获得 2 天无限卡。

  • 阅读时长兑换 3 天无限卡
  • 周三分享得 1 天无限卡
  • 周四集赞一张卡得 2 天无限卡

完成这三项内容其实就已经满足大部分人免费看书的需求了,毕竟有了 6 天的无限卡,再参加组队抽终身无限卡的福利或者参加一个读书小队的福利即可获得远远超过 7 天的无限卡了。

无限卡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在时间内可以无限阅读书城中的书,其实在微信读书一开始也是这样的,但现在并不是能看书城中所有的书,有一些书并不能用无限卡看,那这部分书怎么看呢?答案是积累书币,用书币购买。

书币可以通过充值获得,这里说的是免费,所以充值就不说了,那么如果想要积累书币,可选的就不多了,目前只能从翻一翻、答题、读书小队这三个福利中获得。

翻一翻这个福利像抽盲盒,得看运气,这个不用太在意,翻到了也就翻到了,没翻到也会翻到能免费领取的书或者无限卡。

每日一答的答题我个人觉得应该选择获得书币的选项,然后进行答题,每天 12 道题,既可以看看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全答对了又可以每天分得 2 ~ 4 之间不等的书币。

加入读书小队完成一定的积分,也可以获得 8 个书币。

书币的获取目前就这三个福利活动,这样获得的书币在微信读书中被记录为赠币,目前只要是微信读书书城中上架的电子书,都可以用它来购买,也包括用无限卡不能看的书。对于免费读的人应该完成这三项福利活动。

另外多说一句,赠币是有时间效期的,在效期内如果没有消费,是会作废的,会直接从你的账户余额中扣除的。有没有避免的方法呢?目前还是有的,你经常性的可以用书币买书赠送给自己的小号或者不读书的朋友,让他不要领,这样超过时限后系统会判定为未送出,书币会原路退还到你的账户里。

除了无限卡和书币,微信读书还有直接免费的赠书「包括音频书」福利活动,每周二和周五会有一波,周二的是可听的书,周五的是电子书,这个就不多说了,看到中意的分享后让别人帮个忙也就免费获取了,赠的书就相当于你自己买的书,有没有无限卡都可以读。

经过上面的操作,基本上就可以用微信读书免费读书了,简单的总结一下:

坚持每天读 1 小时书,阅读时长换 3 天无限卡;周二翻一翻随便翻一下;周三随手分享一下得 1 天无限卡;周四为一个积攒卡集 2 个赞,得 2 天无限卡;周五领取免费赠书;周六可参与组队抽无限卡活动;参加或组织一个读书小队,积分兑换奖励;每天挑战答题积累书币。

其实这么一看也还是要做不少事的,是不是感觉有些麻烦?是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劳永逸是你应该充个会员,这也是微信读书团队的主要目标之一。换个角度来看,所有的这些福利活动都是微信读书运营推广这款产品的策略和方式,而且相对还是比较友好的,这里没有说每个福利活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因为所有的福利活动都有很大的趋同性,基本都是分享后别人点击打开就算完成了,有些做个分享操作后返回也算,这对于现在使用手机的人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一些标准操作,只是有些应用有些鸡贼,而目前微信读书还是相当友好的。

常听到有人说「我每天没时间读 1 小时呀?…」 其实时间挤挤总是有的,比如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而且不方便看的时候还是可以听的,听的时间也会计入阅读时长,但听书每周最多被计入 2 小时阅读时长。

就说这么多吧,可能有所遗漏,发现后会在留言补充,也欢迎朋友们留言补充。我自己打算组一个读书学习的群,喜欢读书的朋友可在群里互通互助,如果想要加入,可私信联系我。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账号「时间易逝」,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信中搜索「doevents」或用微信扫描页面右上方二维码可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